1998年以來,大豐麋鹿保護區的4次野外放歸正是要把原本屬于麋鹿的家還給它們,誰將被放入野外生存,這樣的“選秀”有什么標準?
這些在半散養區圍欄中逐漸恢復的種群能適應野生環境的考驗嗎?
記者探秘麋鹿的家,并試圖尋找野生麋鹿,“麋鹿之父”丁玉華研究員向我們揭開了麋鹿野外放歸之謎。
從1998年到2006年,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先后4次將麋鹿放出圍欄,讓它們在野外自由地繁衍生息。從2003年野放起,保護區向外界直播野放儀式,引起世界范圍內的轟動。
麋鹿之父、保護區負責人丁玉華研究員昨日接受金陵晚報記者專訪,在介紹挑選野外放歸的麋鹿過程時,將其形象地比作當今流行的選秀活動,那么,選秀的前前后后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39頭麋鹿回到故鄉
丁玉華研究員告訴記者,要恢復野生種群,第一關是引種。198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從英國倫敦動物學會7家動物園和公園挑選了39頭麋鹿贈送給大豐,但這些“舶來品”還得重新適應鹽城的環境,“它們必須要過高溫、繁殖、檢疫、疾病等五大難關,在保護區完成發情、交配、懷孕、產仔、哺乳、護仔的全過程才能說麋鹿又回到了故鄉。”
據丁玉華回憶,20多年前國內幾乎沒有養護麋鹿的資料,起初為這39頭麋鹿分別準備了棚舍,但它們情緒煩躁,不吃不喝。工作人員想來想去才意識到麋鹿是群居動物,不能彼此分開。
過半散養關,花了10年時間,經過了兩個繁殖周期。一個繁殖周期是指成年麋鹿生下的幼鹿在性成熟后,又能繁殖第2代,需要5年時間。
“我們擔心第一個5年過后還有一些問題沒有暴露出來,所以又做了一個周期的研究。”
丁玉華介紹,在半散養區,冬季可食食物很少的時候,它們能夠找到吃的,結冰時能找到水源,遇到寒流刮西北風時,麋鹿頭對著西北風,風都順著毛刮過去,保溫效果就很好,如果背對著風,毛被刮起,皮膚就暴露在寒流中了。
2003年3月3日這一天
1998年,大豐麋鹿總數達到354只,恢復野生種群,進行野外放歸的條件已經成熟了。
當年11月5日,保護區挑選了8頭麋鹿進行試驗,這是100多年來麋鹿第一次走出圍欄,回到野外。
一只較強壯的公鹿戴著的無線電頸圈源源不斷地發回信號,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遙感跟蹤,確定它們的活動范圍。
經過一冬一春的考驗,1999年3月上旬,其中一頭母鹿在野外產了第一頭母鹿。“但母鹿懷孕時還是在半散養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母鹿性成熟要2年,2001年它性成熟后發情交配,2003年3月3日在野外又成功分娩,這才是真正的野種。
這一天,中國結束了100多年沒有野生麋鹿的歷史。
丁玉華告訴記者,2002年、2003年和2006年,保護區先后野放3批麋鹿,擴大野外麋鹿基本群,不斷給野外公鹿輸送競爭者,促使它們優生優育。
毛色不好也被淘汰
目前麋鹿保護區麋鹿總數已達到1007只,約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那么,每次野放的麋鹿是怎樣產生的呢?
丁玉華介紹說,麋鹿種群的最佳性別比是1:2,因此在選秀時,每1公2母是一組,體質好、個頭高、膘肥、身體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
年齡也要有搭配,4歲至8歲處在最佳繁殖期的麋鹿是主力,但幼年和中年的麋鹿也選了一部分,保證放出圍欄的麋鹿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
在野放的選秀中,對公鹿的要求起初是要求角形規則,體質在群中排名靠前就可以;隨著研究的深入,要選更強的公鹿,“我們選胸圍大的,這說明它的肺活量大,爆發力強;還要選尾巴長的,去年還挑氣質好的,有稱王的潛質。”
野放前的適應性測試
挑選出的麋鹿并不是一步跨出圍欄就過上無拘無束的生活。
丁玉華研究員告訴記者,野外放歸前必須先進行適應性測試,保護區緊鄰海堤公路,人的活動頻繁,車輛也比較多,放后它們也許會靠近公路,必須先適應這一環境。
保護區工作人員先在靠近海堤公路的坡地上搭建10畝左右的圍欄,讓它們在圍欄中感受各種噪音,并有卡車在圍欄旁不斷地鳴笛,起初這些麋鹿躁動不安,到處亂跑,但沒多久就習慣了。
習慣了噪音,麋鹿們還要通過可食植物的辨認關。此前曾有東北虎野放后找不到食物,甚至懼怕小動物的情況。“保護區內的植物非常豐富,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有的更適口,我們把各種草料放入圍欄中,它們都能找出最適合的品種。”
最后一關測試是水源,圍欄中的水塘有的是淡水,有的是海水,麋鹿在測試中找到了淡水才算完成了全部測試。
野生麋鹿將四世同堂
據觀察,野放后的麋鹿往往從第3天起就能找到可食植物和水源,臨產前母鹿能找到避風、向陽處,并能在幼鹿出生后將污穢物清理干凈,避免天敵找到小鹿的蹤跡。
特別是1998年的首次野放之后就遇到特大寒流,海邊的氣溫降至零下10攝氏度,工作人員找到這群麋鹿后發現,它們結群把大麥草壓倒在地面上臥著,四周的大麥草擋住了寒流,身下的大麥草就是最好的床鋪。
從1998年到2006年,保護區野外放歸4批麋鹿共53頭,還有30頭在野外出生,其中16頭完全是野外交配、產仔,但丁玉華告訴記者,現在斷言第4次野放成敗還為時尚早,今年春暖花開后才能有初步的結論,但前3次的成功也不能說野生種群已經恢復了。
“必須是野生的麋鹿達到200頭以上,并且能在自然狀態下自生自滅、擴大種群,我們才能宣布麋鹿已經在黃海之濱恢復了真正意義上的野生種群,我相信在2013年能實現這個目標。”
丁玉華透露,今年春天在野外將誕生“純孫輩”的麋鹿,野生麋鹿種群將實現四世同堂。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