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上布滿了漁網
本報訊 漁業法規明文規定,用定置網捕魚一般不得跨縣(區)作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時應限制網樁數量和作業場所。29日,記者暗訪發現,有漁民未經主管部門批準,擅自在嘉陵江渝中區上清寺段設定置網捕魚4個月之久,私設的定置網達數千平方米。
29日上午10時,記者在嘉陵江上清寺河段發現,漁民將定置網鋪設在嘉陵江大橋下面的拐彎處。江水緩緩流動,江邊固定定置網的竹竿、橡膠輪胎及泊在岸邊的兩只機動漁船隨風飄曳。在捕魚地帶,漁民至少設置了20根網樁,超過兩千平方米的定置網沒于水中,正張著大嘴等待順流而下的魚群。
“每天多時可捕20多公斤,少則幾公斤。”在此下樁捕魚的漁民張某稱,河魚好賣,目前每公斤市價20元左右。
“平時電魚炸魚的多了,江里的魚一年比一年減少。”張某一邊拍打著網上的青苔,一邊訴說捕魚的清淡。張稱,他每天下午撒網,次日凌晨收網,一旦進入,定置網中的魚兒怎么也跑不脫。
張某稱自己是江北區人,以前跟私人貨船跑上海,后下崗當了漁民。他說,自己花了兩萬多元購買了兩只漁船和5張大漁網,在嘉陵江上清寺河段定樁捕魚已4個多月。
中午12時,清理半天漁網青苔的張某劃著小舟回到機動船上,機動船上已飄起了裊裊炊煙。記者發現,張某泊機動船的對面還有一個簡易窩棚,供漁民晚上休息。
記者向管理轄區河道的渝中區市政綠化局及江北區農林水利局漁政漁監船檢站咨詢。相關人士稱,張某的行為是違規占用河道的行為,其設置的定置網的網樁數量和作業場所也違反了《漁業法》的相關規定,表示將組織人員立即查處。
長江烏江嘉陵江重慶段明起禁漁
本報訊 市漁政處昨日宣布:從明日起,長江、烏江、嘉陵江重慶段進入全面禁漁期。
據介紹,2月1日—4月30日,我市三江流域所有天然水域禁止捕撈作業,“在此期間,即使是之前已經捕撈上岸的魚類,也將禁止出現在市面上。”為此,該處還公布了舉報電話:67756897、67757367。
專家稱,長江流域1954年魚類自然資源捕撈量為42.7萬噸,而近幾年捕撈產量維持在10萬噸左右。目前許多經濟魚類,如青、草、鰱、鳙四大家魚以及銀魚、鰣魚、鰻鱺等已形不成魚汛,有的甚至已瀕臨滅絕,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鱘、白鱘、白鰭豚、江豚、胭脂魚等瀕危程度還在繼續加劇。據稱,目前長江漁業資源中洄游性魚類、高齡魚迅速減少,低齡魚及幼魚比重在增加。
專家初步分析結果表明,長江實施春季禁漁后,可保護各種魚類產卵親體2000多萬尾,增產1萬多噸。
來源: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