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京2月1日電 記者申琳報道:近日,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古胚胎學研究又獲重大進展。中美科學家對在貴州甕安發現的胚胎化石研究后認為,這個距今約6億年的動物胚胎化石,可能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動物。
國際著名刊物《Geology》雜志最新出版的2007年第二期,以封面論文的形式,刊登了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與美國阿莫斯特學院的專家共同完成的科研論文。這是自1998年在貴州甕安發現動物胚胎后,古胚胎學研究領域的又一最新進展。
參與此項研究的專家袁訓來介紹,對這些球狀化石研究后發現,這些細胞每分裂一次,單個細胞的體積就比母細胞減小一半,而整個細胞聚合體的體積幾乎保持不變,這一特點與動物胚胎的發育過程非常類似,專家認為它是某種埃迪卡拉紀不知名動物的胚胎化石,“是一類未知而神奇的動物”。就目前來看,地球上沒有與它類似的動物類型。為了更好地研究,科學家根據它的“長相”給它起名叫做“裝飾大球”。
專家表示,從“裝飾大球”細胞分裂的過程看,它的成體和胚胎都一樣大,它是怎么“生”出跟自己身體大小差不多的胚胎?它是否消逝于一次失敗的演化?目前為止,這些問題還沒有肯定的答案。
據介紹,埃迪卡拉紀,又稱新遠古紀III,一般指620百萬年至542百萬年前。
《人民日報》 (2007-02-02 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