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東北虎為何要“計劃生育”
2007-02-05

世界瀕危物種—東北虎最近有點“煩”,因為它的數量在全國已經達到2000多只,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還不到200只。由于東北虎野外生存的家園已基本喪失,“放虎歸山”成了難圓之夢,很多飼養東北虎的動物園因為經費原因已形成“虎多為患”,不得不對東北虎進行“計劃生育”。

從上世紀80年代后,我國人工馴養東北虎技術日臻成熟,成活率大大提高。最近,一項新的東北虎繁殖技術再次取得新的進展:兩只成年東北虎在東北虎林園接受了人工采精和輸精手術。這意味著,瀕危物種東北虎又多了一條繁殖途徑。

“瀕危”的東北虎,在一些人工繁殖東北虎的基地和動物園里,已經開始“過剩”。

與此同時,因為國際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對死虎只能冰封的限制,導致利用死虎為活虎謀福利—“以虎養虎”的想法只能擱淺。

活東北虎和死東北虎的數量都在增加,由此帶來的經濟問題使得活東北虎不得不面臨“計劃生育”的尷尬現實,而死東北虎的冰封之地也漸顯狹小。

死東北虎可以利用嗎?保護東北虎的道路將走向何方?

東北虎“超生”

世界上最大的東北虎人工飼養繁育基地,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經理王立剛長期被一個問題困擾著:由于馴養技術日漸成熟,東北虎的數量增多,其繁殖速度已經遠遠超過虎園的“養殖能力”。為此,早在5年前,東北虎就已開始實施了“有計劃的生育”。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中國最大的森林動物園—大連點擊查看大連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森林動物園。

誰要東北虎

—老虎年租金從10萬元降至2萬元

“東北虎是大連森林動物園最有代表性的動物。然而,我們已經開始給東北虎實行計劃生育了。”1月5日,記者在東北林業大學碰到了大連森林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小韓,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由于經費的捉襟見肘,大連森林動物園不得不對東北虎實行計劃生育。

她的學長—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徐艷春博士則告訴記者,現在只要是召開有關老虎的會議,就會有人偷偷地詢問其他動物園是否需要東北虎。“過去動物園租借一只東北虎最少需要10萬元,現在2萬元租一年。”“即便這樣,大多數動物園還是搖頭,因為,好多動物園的東北虎都超生了。”

“我們也一直在為東北虎實行有計劃的生育啊。”1月6日,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經理王立剛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我們5年前就開始著手為東北虎實行有計劃的生育了,當時有媒體披露后,我們還飽受非議呢。”

“國家制定的計劃是到2010年,東北虎林園的東北虎繁育達到1000只,按照每年100只的速度計算,這個目標是很容易實現的。”王立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東北虎林園有約200只處于生育期的東北虎,雌雄各半。目前的繁殖技術可以使成活率達到90%左右,而一只雌虎每胎產仔在3—4只,并且陸續有成虎進入生育期。如果全部生育的話,每年生育300只虎仔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東北虎林園一直在負債經營,以現在的繁殖速度,企業維持生存都很困難,如果真的放開了生養,后續的矛盾將無法解決。”王立剛介紹說。

王立剛告訴記者, “黑龍江省商務廳扶持虎園20多年,到現在,東北虎已吃掉了1億多元人民幣的肉食。”

目前,東北虎林園有東北虎750多只,除了伙食費以外,母虎產仔、老弱虎的取暖費、醫療、衛生、防疫、營養每年也得花費100多萬元。按計劃,今年將有100只新生幼虎成為這個家族的成員,僅這些小家伙的食物消費全年就高達100多萬元。

據黑龍江省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孫海義介紹,我國現有大型養虎企業3家,除東北虎林園之外,桂林熊虎山莊也有1000多只老虎,以東北虎數量為多。由于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幾乎每個企業都陷入了資金緊張的困境。

人工繁殖技術又有新突破

—東北虎迎來“人工授精”時代

1月12日,東北虎繁殖技術再次取得新的進展:兩只成年東北虎在東北虎林園接受了人工采精和輸精手術,這意味著“東北虎精液冷凍及人工授精技術研究”已經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

“今后,保護一個良好的種群,將不僅僅依靠活體繁殖了。”王立剛說。據悉,此項技術對避免東北虎近親繁殖,保護人工繁育種群生物多樣性方面意義重大。而隨著未來人工授精技術的日益成熟,將野生東北虎的優良基因引入人工繁育鏈條也將成為可能。

“東北虎是個很有意思的種群,雄虎只有在發情期精液里才有精子,這也是人工受精選擇在冬季的原因之一。”王立剛說。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劉玉堂介紹,東北虎人工授精術目前僅美國在1993年和2001年有過兩次成功先例,在國內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是空白。開展東北虎人工授精技術研究意義重大,它能干預人工飼養狀態下東北虎的交配,確保經過DNA檢測確認的純正東北虎種源,徹底解決人工飼養狀態下東北虎近親交配問題,有利于提高種群質量等。“一旦東北虎人工授精技術成熟,還可以立即用于高度瀕危的華南虎的搶救性繁育。”

“東北虎之間近親繁殖的結果和人類是極其相似的。”王立剛說,在虎園最初不能對每只虎的譜系進行清晰鑒別的時候,的確繁殖出了幾只近親東北虎—癡呆、面相丑陋、皮毛暗雜、長不大、壽命短等都是其近親繁殖后的表現。“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終也難逃滅絕的厄運。”

據王立剛介紹,為了避免東北虎的近親繁殖,他們在東北虎一出生的時候就為東北虎帶上了號牌,這樣,每只虎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在工作人員的掌握之內,“這為避免東北虎近親繁殖提供了基本的保證。”

為了繁育出血緣關系清晰的純種東北虎,東北虎林園還陸續為園內500余只亞成體(1-3歲之間沒有性成熟的老虎)和成年東北虎采集了DNA標本,其中有200余只的DNA樣本已分析完畢,存入基因庫。“值得欣慰的是,DNA檢測結果令人滿意,雖然有一定程度的近親繁殖,但是近親繁殖率只有0.0297,虎園東北虎的生物多樣性還是很高的。”

“一山難容二虎”

—“放虎歸山”夢難圓

“雖然近幾年東北虎林園里的東北虎生存空間已經擴大了3 倍,但是,仍然跟不上東北虎的繁殖速度。”王立剛介紹說。

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一只虎的活動區域約在50-90平方公里之間, 個體游動范圍最高可達2000平方公里,這是從其生活習性演化而來的。而東北虎園盡管擴大了范圍,但是東北虎們還是不得不開始適應群居生活。“一個虎舍要住4-5只虎。”

在虎園里,可以隨時見到擠在一起的三五只東北虎,“這樣的景象在自然界里幾乎不能想象。”

“放虎歸山一直是養虎人的夢想,也是東北虎林園建立的目的之一。”王立剛說,他們一直在進行東北虎的野化訓練,并且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散養已經讓100多只東北虎每天都在外面過夜。”

“不過,放虎歸山需要的條件—良好的森林環境,充足穩定的野生食物鏈幾乎無法得到滿足。”

研究了一輩子野生動物的黑龍江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孫海義介紹說,過去東北地區人煙稀少,森林茂密,是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近百年來,由于這里人類活動增多,采伐木材、劈山開礦、墾荒、種地等經濟開發,致使森林植被不斷后退,結構復雜的原始森林不斷減少,森林結構遭到破壞,并趨向簡單化,加上人們的頻繁活動,適合東北虎棲息的環境越來越少,這些都迫使它們背井離鄉,另擇新居。“不少東北虎‘出國’去了環境較好的俄羅斯和朝鮮。”

東北虎在自然情況下,一次可食30公斤肉,飽食后可數日不食。人類對森林的破壞和濫捕亂獵,使東北虎獵食對象的數量銳減,造成東北虎食物嚴重不足、生存受到威脅。據計算,一只虎每年大約需要吃40頭至60頭野豬、羚羊等大型動物。

目前,已有十幾只東北虎被放養到長白山地區,但是,那里依然不是純粹的野生放養地:只不過是人們為東北虎在原始森林中圈了一個比動物園大一點的圈。

 

以虎養虎

—養虎人的夢想

一直做外貿工作的王立剛沒有想到,自己職業生涯的后半生,竟然是和一群東北虎打交道。

1999年6月29日,王立剛就任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經理。此時,國內的老虎人工養殖業已經告別曾經的輝煌和夢想,面臨艱難的生存困境。

難忘1992

“當時的東北虎林園是一個在省外貿廳(今黑龍江省商務廳—編者注)掛了號的困難企業,已經幾個月不能開支,職工上訪告狀不斷。” 東北虎林園經理王立剛在他簡陋的辦公室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東北虎林園的前身是位于黑龍江海林市境內的橫道河子貓科動物繁育中心(下稱“中心”)。除了保護、繁殖、科研、觀賞及等待時機放虎歸山等目的外,還有一個開展貿易和死虎綜合開發、有續利用的想法。東北虎繁殖多了,自然淘汰的死虎就可以讓企業實現以虎養虎的目的。因此,中心受到了多方青睞。

“銀行也感到企業有發展前景,一直在發放貸款給企業。”很快,養虎人經過6年精心探索實踐,繁育成活了83只東北虎,其成果于1992年在東京召開的第八屆國際瀕危動植物種貿易公約組織成員國大會上引起轟動。“到1993年5月29日,企業得到的銀行貸款總額已經達到了1000萬,加上利息有2400萬之多。”

那是些讓養虎人自豪的日子。不過,企業以虎養虎的道路還沒有走出第一步的時候,一個巨大的打擊幾乎把企業打垮了。

1992年,中國加入了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公約,1993年5月29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通知要求:禁止犀牛角和虎骨的一切貿易活動,嚴禁進出口犀牛角和虎骨(包括其任何可辨認部分和含其成份的藥品、工藝品等)。“犀牛角和虎骨藥用標準亦被取消,今后不準入藥。”這意味著,企業不準再利用死虎開展貿易。

“第二天,銀行就停止了貸款。”王立剛回憶道,“主要的經費來源一下子斷絕了。”

“90年代初,正是我國外貿體制進行改革的時候,而黑龍江的外貿那幾年正好有一個滑坡,無法再給東北虎補充給養, 加上國家的投入也不足,這些都讓東北虎沒了飯吃。”

“那時國家每年資助30-40萬元左右給東北虎林園,可是這些錢在東北虎嘴里幾天就沒了。”王立剛回憶說。最終,經多方呼吁,國家財政部和林業部一次給“東北虎”補貼了200萬,暫時緩解了資金緊張的局面。

沒有了銀行貸款,國家和省里的有限資金也讓企業難以為繼。1995年下半年,省里多方研究決定,參照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把東北虎請出深山,讓東北虎進城,“走以虎養虎的道路。”

東北虎無奈進城“打工”

1996年1月23日,28只東北虎從原來的中心遷到位于哈爾濱松花江北岸的黑龍江東北虎林園。而此前,因為資金的緊張,中心已經有40多只東北虎生病死亡,還有8只東北虎被餓死,加上因為饑餓發生爭斗而死的東北虎,“禁貿”僅僅兩年半的時間,中心就損失了一半的東北虎。

至此,中心留下20只東北虎看家,剩下的28只來到城里“打工”。“哈爾濱人也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家鄉竟生存著這樣大的一個種群。”

“做出東北虎進城打工的決定在當時并沒有得到所有中心職工的贊同,因為他們害怕東北虎一搬走,自己的工資就更沒有著落了。”在沒有做通工作之前,職工們將中心的各道門焊了起來,“不想讓東北虎走,除非有個說法。”

“經過多方工作,職工們才同意放東北虎出山。看著辛苦養大的東北虎被關進鐵籠帶走,許多職工都流下淚水。”

異地保護,其實是人們在無法恢復野生虎棲息地之外的另一種保護形式,“東北虎林園”的建立,意味著中國終于有了一個具有多功能的東北虎生存基地。這個創造性的實驗雖然無奈,但是仍然很快就看到了成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留意到這樣的一群東北虎,門票收入不斷增加,職工的工資及保險得到補償,東北虎野外生存能力和素質也都有很大的提高。

然而,就在虎園狀況開始逐步緩解的情況下,1998年哈爾濱發生的特大洪水又給虎園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

“東北虎是喜水的動物,連日的暴雨不僅沒有讓他們產生恐懼,反而令其野性大發。”王立剛說,“連晚上都不愿意回虎舍了。”

當時,虎園滲水最深處達1米,隨時都有被沖垮淹沒的危險。善于游泳嬉水的東北虎一旦跑掉,哈爾濱市民的生命安全將會受到嚴重威脅。虎園被迫將52只東北虎又轉移至300公里外的中心。不幸的是,轉移至中心的13只東北虎染上了一種罕見的皮膚病,先后有2只虎病死。

“這一次搬遷,虎園又損失了500多萬,再次陷入困境。”而當時一年的門票收入也只有400多萬。

被“凍”的死虎價值連城

據內部人士透露,2006年,東北虎園迎來了四名來自美國、英國、印度、澳大利亞的考察團專家,他們在對東北虎林園的建設、獸醫院、虎檔案室等進行了細致地考察和調研后,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

“每只虎都有自己詳細的檔案,精細到每天的情況都有記錄。而且交配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確定最佳的方案。”專家們看到由20只圈養東北虎起家,經過二十年的苦心經營,摸索出的一整套科學飼養管理東北虎的經驗由衷地說:“中國的東北虎養的這樣好,如果還不讓中國利用死虎,這未免太苛刻了。”

在東北虎林園的辦公樓附近,有一塊禁地—存放死虎尸體的冷庫,記者沒被允許進入。據悉,從 1993年開始至今,這里已經耗費了巨額的資金。而在這里價值連城的死虎,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縮減著它的價值。

據了解,1993年虎骨禁貿時,各地入庫封存的虎骨原料及藥品,總計價值就達20億元。“虎產品統統不許用,更不許貿易。”這使得隨著養虎業的發展而正常死亡的東北虎,成了養虎企業的燙手山芋。

“扔也扔不得,賣也賣不得,動也動不得,只得用冰柜把死虎冷凍存放,還要人員24小時值守。”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副院長張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出了任何事,相關人都要負巨大的責任。”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東北虎繁育基地在20多年的飼養過程中共死亡了200多只東北虎,所有這些虎的骨架都一具不少地在虎園的冰柜里冷凍著,其中時間最長的已經被冷凍了十幾年。

死虎肉能埋不能賣

“我們曾經處理過虎肉,因為虎肉冷凍半年以上就要超過保存期,加上虎園實在沒有能力保存下去,只好拉到郊外深埋。”王立剛談及此事時臉上現出痛惜的表情,他說,當時就有人找到他,要每公斤7000元收購這些虎肉,可是他卻不能因此觸犯國家的法規。“那一次我們就深埋了五卡車的東北虎肉。”

“老虎身上都是寶,其中,虎骨作為一味重要的中藥,應用歷史已有上千年之久。”一位老中醫告訴記者。1993年以前,許多中藥廠都生產含虎骨的藥品,尤其是著名的虎骨酒,各地中藥店都有銷售。

因為禁貿,東北虎已經不再進入《中華藥典》,所以一些以虎為藥方的藥基本已經在市場上絕跡,或者以豹、獅等替代了。

“豹、獅等替代品的療效遠不及東北虎。”

“虎園曾經有一只東北虎的前爪骨折了,它就自己趴在那兒用舌頭舔,結果20天左右就好了。”王立剛介紹,“據說虎骨、虎內臟等都可以入藥,藥方達1000多種。虎園周圍的市民甚至經常會來索要虎糞、虎尿當藥引子。一個人將新鮮的虎糞糊在膝蓋上,幾次以后,他的風濕就好了。”

而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中醫介紹,一味藥里最多只需要2—3克的虎骨,有的甚至不到0.1克。

“一般來講,生病死亡的東北虎是不能入藥的,但是他的皮毛和內臟可以保存下來做標本。正常死亡和爭斗中受傷致死的東北虎都價值連城,但是保管的結果卻是藥效在逐漸消失。”王立剛介紹說,“近些年來,國內多家博物館、科普館、大專院校、青少年宮、科研院所來人或來電,求購虎皮制作標本,開展環保和科普教育。”

“不讓利用死虎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東北虎不被殺戮,然而,禁貿的結果卻是野生虎在加速滅絕,走私價格急劇攀升。相反,虎園里巨大的國有資產被流失,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王立剛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們要利用的是那些死虎,為活著的虎謀福利。但是這一直是無法解決的矛盾。”

保護”與“利用”,為何成為對立面

“用門票收入養活了東北虎,用企業行為承擔了國家的責任,這是胡總書記 2001年來虎園視察時由衷地感嘆。”王立剛說,其實,企業除了正常運轉,完全可以不做那么多科研項目,“但是,既然很榮幸地養了虎,就不能失去科研的時機。否則,怎么對得起這群東北虎。”

2006年,東北虎林園全年門票收入約1400萬元,國家林業局資助30萬,黑龍江財政撥款150萬元,“加上老虎出租借展的150萬,去年虎園略有虧損。”

這大概是虎園近年來日子過的最好的一年。

據悉,桂林雄虎山莊已被特批限量生產虎骨酒內部銷售。但是,虎骨酒的生產還是遭到了一些組織的反對。人們在質疑虎骨酒有限生產是否是“禁貿”解禁前奏的時候,其實保護和利用的爭論已經由來已久。“目前國內開發死虎的呼聲很高,抵制的輿論也很強。”

東北虎林園的實際情況是,“我們還有價值一個億左右的200只死虎沒有利用,如果這部分資產可以解凍,那產生的價值將無法計算。”王立剛說,“那樣,企業完全可以走以虎養虎的道路。”

“因為東北虎的敏感性,我們經常會遇到境內外各種媒體和組織的暗訪。”王立剛說。

“由于養殖虎死后不能得到有序利用,致使野生虎走私價格日漸攀升,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虎骨價值每斤200元人民幣(每只虎可得干骨10-12公斤,一架虎骨可值4、5千元)。如今走私一架虎骨最高要價10萬美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

據悉,東北虎入藥一直是國際社會詬病中國對東北虎保護不力的原因之一。但是,這種情況在去年開始得到緩解。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野生動植物管理處副處長王維勝曾對媒體介紹了國外對老虎保護的一些觀點。其中美國專家邁克爾·薩斯羅夫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邁克爾·薩斯羅夫認為,過去人類保護老虎的策略和措施,其實質是“命令加控制”型的保護機制。這種機制的弊端表現在:由于任何政府和組織都很難建立全方位的執法隊伍,偷獵活動從來沒有停止過,老虎黑市的暴利讓偷獵者挺而走險。人工繁育老虎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很長的時間。現行的單純保護策略沒有設身處地考慮老虎分布區居民的發展權,單純地強調義務,導致了老虎分布區居民的消極態度,老虎的棲息地因此不斷被蠶食、分割和人為破壞。

對如何保護好野生虎,目前國外專家對此也提出了很多新思路。他們認為:市場對虎產品的需求源于長期的文化傳統,一時難以根絕,并且是偷獵、走私活動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通過恰當的方式加以正確引導,也可以為保護老虎積聚資金。當然,這里指的是死亡的老虎。

此外,還要有限制地進行經特別許可的老虎商業活動。適當發展商業性老虎養殖項目,允許其在嚴格控制下向市場提供養殖虎的產品。該控制系統可以與醫藥專家協作,以提高產品的信譽。這將降低虎黑市的價格,對非法獲利者起到打擊作用。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副院長張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所有馴養繁殖基地都沒有解決產品銷售的問題,而造成這一局面首要的問題是1988年制定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已經滯后于時代發展的步伐。該法雖在總則中明確規定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單位和個人馴養繁殖野生動物,但在具體法條中對馴養繁殖野生動物卻不無抵觸限制之處。加上1993年的禁貿規定,才使得東北虎的保護和利用走向了對立面。

資料

東北虎檔案

別名:西伯利亞虎、滿洲虎、科:貓科

學名: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英文名: Siberican Tiger

特征:東北虎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平均體長為1.8-2.8米,尾長0.9米,體重227-272千克,最大的記錄體重超過300千克。分布于中國的東北地區,國外見于西伯利亞。棲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叢生的地帶。獨居,無定居,具領域行為, 夜行性。感官敏銳,性兇猛,行動迅捷,善游泳。捕食大中型哺乳動物, 偶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

習性:野生的東北虎幼仔要和母親一起生活2-3年,學會捕獵本領, 然后才獨立生活。繁殖期冬季,孕期98-110天,每產2-4仔,3-4歲性成熟,壽命20-25年。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相關文章:

拯救瀕危物種,需要更具創建性措施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