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白鱀豚和人,誰是長江的主人
2007-02-06

白暨豚淇淇

  白鱀豚基本資料: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鯨目、淡水豚科、白鱀豚屬

  形態:體長2米,體重100~200千克。

  分布:分布于我國長江自三峽的黃陵廟以下,一直到長江口,以及沿江的大型湖泊和較大的支流中。 

  習性:懷孕期10~ll個月。每胎僅產1仔。 

  生存狀況:2006年11月、12月間的最近一次科考中,未發現白鱀豚蹤跡。

  不論從什么角度看,長江的主人首先是白鱀豚,而不是人。

  白鱀豚位于長江水生生物食物鏈中的頂端,幾千萬年來一直是長江水族中的帝王,如同神話傳說中的“東海龍王”。根據化石考證的結果,至少在4000萬年前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白鱀豚就已經存在了。與其他鯨類一樣,它原來也是陸地上的動物,由于環境變遷被迫來到水中。而到大約2000萬年前,白鱀豚的祖先又從海洋來到長江。

  相對2000萬年,人類顯然是遲到很多的“賓客”。而且對于這種弄潮于長江波濤間的神奇生物,人類一直心存敬畏。人類最早記載白鱀豚的書是《爾雅》(約公元前200年),首次為這種生物定名為“鱀”,專家猜測當時的人們以為這是一種魚,再根據白鱀豚發出類似于“既”的聲音,創造出了這個字,那個時候長江中至少有5000頭白鱀豚。民間關于白鱀豚的傳說更是紛紛紜紜,白鱀豚被長江上的漁民視為“女神”。后來到了蒲松齡筆下,干脆將白鱀豚化身為美麗女子“白秋練”,跟人還發生了一段曠世情緣。

  遙想19世紀以前的長江,那該是多么神奇的世界。幾千萬年來,不管長江是碧波萬頃,還是惡浪滾滾,白鱀豚悠然生息,繁衍后代,食物充足,與世無爭。他們不喜歡河窄流急的峽谷,因此在長江中他們從未上溯到宜昌以上;他們長期在水中生活,因此眼睛、耳朵和鼻子都明顯退化;他們很重情感,從一對到十幾只常常結伴行動;他們喜歡長江干支流交匯或湖口處活動,夏季江水水位上后,游入沿江的大型湖泊,冬季水位下降后再回到江中水深處越冬。

  白鱀豚一般體長為2米左右,體重100~200千克,雌獸略小于雄獸。吻部狹長,約有30厘米,上下頜兩邊密排著130多棵圓錐形的牙齒,前額呈圓形隆起,稱為“額隆”。皮膚細膩光滑,背面是淺灰藍色,腹面是潔白色,柔和清爽,遠遠望去,猶如水中的清純少女。

  因為聽覺與視覺的退化,它的聲納系統極為靈敏,其上呼吸道有三對功能奇異的氣囊和一個像鵝頭一樣的喉,沒有聲帶,卻有著獨特的發聲和接收回聲定位的組織,能在水中發出不同的聲音,頻率多在超聲范圍,通過物體身上反射回來的聲波探測獵物與敵人。

  白鱀豚的身體盡管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仍保持著哺乳動物的共同特性,如具有36℃恒定的體溫、用肺呼吸、“十月懷胎”等,雌獸的子宮為雙角子宮。因為仍然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鐘就需要到水面上換氣。換氣時將頭伸出水面,吸氣后猛往水中一扎,激起一圈浪花,尤其是在暴風雨到來之前,更是壯觀。漁民常根據白鱀豚的這一特點及時躲避到安全之處。

  它在水中是不睡覺的,因為它的大腦兩半球輪流休息,所以就能晝夜不停地在水中游動。在長江里游泳前進時,成年雄獸在前開路,雌獸則帶著幼仔在后緊隨,出沒于萬頃波濤之中,順江游動的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里,景象十分壯觀。白鱀豚偶爾也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江豚混在一起,追逐戲水。

  然而,隨著人類工業文明的推進,白鱀豚的完美水世界被人類顛覆了。船舶急劇增多、水質惡化、漁業資源破壞等,使得20世紀80年代以來白鱀豚的數量急劇下降。據調查,上世紀80年代初,白鱀豚的種群數量尚有約400頭,1980年至1986年的調查結果是約為300頭,1990年僅為200頭,1994年以后就不足100頭了。1997年到1999年農業部曾連續3年組織過對白鱀豚的大規模監測行動,3年找到的白鱀豚分別是13頭、4頭、4頭。最后一次有人親眼目睹過白鱀豚的身影是在2006年4月27日,但是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與白鱀豚數量銳減相對應的正是發現的白鱀豚尸體急劇增多。據報道,在上世紀80年代,長江中常有白鱀豚的尸體被發現,其中1984年發現的竟達18具。它們有的是被輪船的螺旋槳打死的,有的是被滾鉤、“迷魂陣”等非法漁具殺死的,也有遭受污染而病死的。據說,1987年在長江死亡的一頭白鱀豚身上,竟有103處大大小小的傷口。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長江中殘存的白鱀豚已經很少了,但人們還能時時痛心地聽聞到關于白鱀豚尸體的不幸消息,如1992年有2具,1993年至1996年每年各有1具。2002年7月1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 豚館中的“淇淇”去世了。它是世界上惟一一頭人工飼養條件下的雄性白鱀豚,已成功飼養22年。

  “淇淇”以后,人類想再發現一具白鱀豚的尸體都是極其困難的奢望了,更別說一睹白鱀豚矯健靈動的身姿了。一個在地球上生存了幾千萬年的物種如果就此遠去,作為后來者卻“喧賓奪主”的人類該不該反思一下,我們到底做錯了什么?

來源:森林與人類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