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驅車前往,來到六合的這一處隱秘的濕地(在這里我們特意將具體地址隱去,已保護生存在這片濕地上珍稀的鳥種),這里的天空,不似城區那般灰暗,在陽光下展現出清澈的藍色。枯水季節,橋下的河床已經顯露,沿江的小河溝邊,那黃燦燦一片片的蘆葦,組成的那一道天然風景,盡顯自然生態模樣。
在河堤上,我們就能聽見小鳥在耳邊歡唱,嘰嘰喳喳的叫聲,有幾十種的樣子,就像近在身邊,你幾乎能感覺到鳥兒就在身旁呼吸,但是四處張望,卻很難發現它們的藏身之所,因為在這里有著太好的隱身場所。
風過枯萎的蘆花白、蘆稈黃的蘆葦蕩,密密匝匝,給生活其間的野鳥組成了很好的生活環境,隔著那一道葦墻,我們看不清3米以外的地方,蘆葦上未落盡的花絮,帶著的那抹棕黃,遠遠看去也像是一只只小鳥在枝頭搖晃。
剛剛在沿江大堤上站定,江蘇野鳥會的骨灰級的“鳥友”拙石就調好了單筒望遠鏡的焦距,指導記者觀測對面小河溝蘆葦叢中的鳥兒,在望遠鏡的鏡頭里,樹枝上、樹枝下,滿是小鳥,拙石告訴記者,這是夜鷺,剛剛隊員們已經跟隨著望遠鏡的鏡頭將它們一只一只數了一遍,足有一千多只。
據說在浦口的老山一帶,大約有近萬只的鷺鳥,有池鷺、白鷺、牛背鷺、夜鷺4種,南京有不少地區,都是夜鷺適宜的繁殖地。
短促的嘀嘀咕咕聲在遠處響起,“逼”得記者抬眼張望,頭頂上突然飛過一只銀白色的大鳥,可仔細觀察,它的上體是淺灰色的,頭及頸帶著縱紋,看上去甚至有點兇猛,拙石告訴記者,這只大鳥其實是銀鷗。
無論到哪里,那些相對常見,大種群的鳥兒總是首先躍入眼簾,與那些害羞的鳥兒遮遮掩掩不同,它們總是大喇喇地展現在你面前,在這片濕地中,只要有水的地方,都能見到野鴨的身影,或三五成群,或幾十只一起,在水面上悠閑地曬著太陽。
即便是飛行的時候,它們的姿態也不是那么優雅,貼著水面,快速扇動翅膀,顯得有點笨拙,在一片寂靜空曠的環境里,哪怕有一兩只飛過,也覺得聲勢浩大。記者仔細地觀察了一番,野鴨的數量也有幾千只,它們的集體出動不由得你不贊嘆它們對氣候敏銳的感覺:“春江水暖鴨先知”。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