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貨節以“綠色、健康、發展”為主題,幾位熱衷于環保事業的大學生日前對年貨節進行了暗訪、調查,向其“綠色”主題提出質疑。
所謂綠色野味?
以上是大學生們在年貨節上采購年貨時拍下的照片,在產品展區,商家為了吸引注意,聲稱自己的野味產品來自四川野外地區的野外獵獲。被腌制好的野兔、野豬、野雞被高高掛出,為了令人信服,這些“原生態”的野味大多保留著皮毛,以便鑒別。本來以為這樣的野味不過一家在賣,沒想到的是,隨意轉了一圈,發現賣家竟有五六家之多,粗算一下,當天擺在臺面上這樣的野味遠超過百余只!更出乎意外的是,竟有商家聲稱自己的腌臘品是野外捕獲的雪豹、豺狼加工而來!
可能對于一般的消費者而言,這些野兔、野豬、野雞恰恰是最值得一買的綠色年貨,但是熱衷環保的人就會知道,野兔/野豬/野雞都屬于國家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國家規定對它們進行捕獵、馴化、養殖、加工、運輸、銷售都需要相關部門的許可和辦理證件;而所謂的雪豹/豺狼腌臘品則更不可能是合法的,屬于國家重點一二級保護動物的它們,絕對不可能被相關部門批準進行以食用為目的的生產和加工行為!更別說在這樣規模和主題的年貨節上出售。
所謂綠色野味的真實身份?
大學生們盡自己的經濟能力買了幾份野生動物制品充當標本,打算加上照片一起,自己看書或者找老師鑒定一下。不出所料,野雞(環頸稚)、野豬、野兔(草兔)出入不大,在大學里老師的幫助下,確定所謂的豺狼/雪豹可能是狗類的腌臘品冒充而成,而在市場賣的高達100元/斤的斑鳩,很有可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錦雞。
老師同時指出,在成都,不時可以看到街上有所謂野雞、野鴨之類的動物在販賣;由于野兔/野豬/野雞之類的物種目前已經有一定的人工飼養規模,因此商家很有可能只是以“原生態”、“野外獵獲”為幌子招攬生意和提高商品價格,事實上銷售的是人工馴化/養殖的產品。由于并沒有在已購買的腌臘品標本上發現任何獵捕方式(如槍彈、圈套、陷阱)的痕跡,因此商家以人工馴化/繁殖產品充賣野外獵獲產品的可能性的確存在。
這些野味的市場?
隨后收集到的網絡新聞也證明,除了豺狼/雪豹/斑鳩的肯定假賣之外,商家可能受利益的驅使以養殖的野兔/野豬/野雞冒充野外獵獲品銷售。因為以稀奇古怪的野味作幌,使得商家的銷路明顯增加,“越是稀奇古怪的食品越好賣,越是常見的年貨越難銷,據來自北川羌族自治縣的羌豪野生食品廠楊德兵介紹,公司的野生食品每天能賣一兩萬元,生意很不錯,大家問得多也買得多。”
而這樣的消費趨勢,在重慶的年貨會上也得到證實,“‘野味十足’是本屆年貨展最大特色。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個頭瘦小但肌肉結實的野雞一對要賣50元,重不過500克;臘制野兔雖然已被熏得色澤金黃,但四肢上白色的毛仍保留完好;黑毛豬小的有一二公斤大,大的重十多公斤,賣價27元/500克。野鵪鶉、野鴨等野味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搶購……北川羌寨的參展商稱,野雞、野兔等都是到山野里捕獲的,量不多,所以價格稍貴。據組委會統計,本屆年貨展銷售野味的參展商多達十幾家,總量估計在2噸左右,為歷年之最。
這些野味的來源合法性?
巧合的是,成都、重慶的年貨新聞報道,都把來自北川羌寨的廠家擺在了顯著位置,那么北川的的相關廠家是否具有合法捕獵、馴化、養殖、加工、運輸、銷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資格呢?利用網絡搜索對成都年貨市場上的北川羌族自治縣的羌豪野生食品廠進行初步的信息收集,結果發現,在該公司的網頁上,無論是公司網站首頁還是產品目錄介紹,都未見到有關野生動物腌臘品的說明介紹,最多不過是首頁上一句含糊的“為各界朋友準備的具有濃厚的羌族風味腌臘制品、高山老臘肉、羌毫系列袋裝類和羌豪系列拼盤”,而網絡上該公司的主打品牌一直都是干、鮮野生食用菌類、蕨根粉絲和蕎麥粉絲。這恰恰與公司在成都年貨節的銷售品種重心極不相符。對北川羌族自治縣的相關林業部門進行進一步的咨詢,工作人員表示,北川并無任何企業擁有合法的野外捕獵、馴化、養殖、加工、運輸、銷售許可證件,他們印象中也沒有接受過類似的資格申請和手續辦理!
這些野味的綠色/健康/食品安全
如果廠家沒有獲得相關的商品品種經營許可證,其產品的衛生檢疫就會游離在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督與規范之外,也就是說,腌臘品或許會存在食品衛生方面的隱患。而事實上,北川地區涉嫌不當、非法捕獲、銷售野味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05年,相關部門在北川地區查處野外非法捕獲的相思鳥數百只,也是在05年,四川綿陽的林業執法人員處罰了北川所謂“羌山”牌野生動物制品的不法販賣并質疑這些野味產品的食用安全問題。
年貨節的綠色風?
毫無疑問,種種跡象顯示年貨市場上的野生動物腌臘品販賣,有相當可能性存在產品來源不實、不當、不法現象,并可能帶來食品安全隱患。而在全國最具規模的年貨市場上,宣揚消費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制品,是對成都當地公眾消費意識的嚴重誤導,并對四川年貨節這一品牌的綠色、健康、發展主題帶來不利影響。
如此購物節,何談“綠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