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態可掬的熊貓寶寶
2003年4月20日,有人傳言在長坪溝看到了熊貓。我們將信將疑,畢竟,四姑娘山是熊貓活動的邊緣地帶,其植被并不適合熊貓的生存,熊貓出沒的可能性極小。但要真有熊貓,那它必然會困死在景區內。為防萬一,我們決定進行搜救。
長坪溝內局部有微量箭竹。我們從有箭竹的地方開始搜索,但是很遺憾,沒有絲毫痕跡。難道現在的熊貓不吃箭竹了?加大范圍又搜索了兩天,依然毫無所獲。這熊貓不會是出來旅游的吧,“本國寶到此一游”,擦擦屁股走了?正在郁悶之時,又接到消息,長坪溝外藏族村寨的一個老阿媽說看到一個帶黑眼圈的熊!我們忘記了疲勞,連忙趕去。
村寨在半山腰上,背后不遠處是三鍋莊。熊貓躲在離三鍋莊不遠處的一片林子里。村民怕這家伙再溜掉,輪流看守著等我們。
熊貓慵懶地藏在林子里,背依巖壁,面臨荊棘,地勢易守難攻。這家伙看上去疲憊不堪,耷拉著腦袋靠在巖壁上,黑眼睛暗淡無光,不知是餓壞了還是真因為有了“黑眼圈”。看到我們,它似乎有點惱怒,打起精神齜牙咧嘴一番,還挪了一下肥胖滾圓的身軀,但見我們沒有惡意,又復躺下。怕它餓壞了,我們從藏民家找來玉米棒子,遠遠地扔給它,這家伙倒不客氣,捧起來就啃,一時間玉米粒四處散落。
找到熊貓我們都很亢奮,一邊給臥龍打電話咨詢熊貓的喂養辦法,一邊商量怎樣把它逮住關進籠子。這家伙實在是大,狗籠子堪堪可用,硬塞進去倒是可以裝下,可有點虐待國寶的嫌疑。再說,誰敢抓著野生熊貓把它往籠子里面塞?!大家七嘴八舌地小聲商議,最后決定用食物誘逼它進籠。結果卻異常順利,不過扣門鎖的村民慢了一點,被這家伙打了一巴掌,手掌頓時血流如注。我們相顧駭然。問題接踵而至,如何將它安全運回去?大雨過后,山路被浸泡得松軟異常,加上無數人的踩踏,早已泥濘不堪,而這家伙身軀龐大,估摸著也有200多斤,抬下去困難很大。但是只能抬下去。挑出幾個精壯漢子來,架好籠子,大喊一聲“起”,只聽見籠子嘰嘰嘎嘎叫個不停。熊貓也吃了一驚,抓住籠子瘋狂扭動,弄得幾個大漢一陣踉蹌,圍觀的村民一陣哄笑……
黃昏了。最后的一抹陽光斜射在高原上,遠遠看去,仿佛給大山鍍上了一層金。很快,天色暗淡下來,起風了。高原的夜晚刮起凌厲的風,呼呼作響,刮在臉上生痛。晚上10時,經過3個小時的跋涉,艱難行進了2公里,終于平安地上了公路。來不及喘氣,我們快速將熊貓弄上汽車,運回游人中心。
國寶的到來讓游人中心炸開了鍋,游人們紛紛到餐廳圍觀,頓時便里三層外三層,人頭攢動,嘖嘖聲不絕于耳。閃光燈也競相閃爍起來,剎那間將整個餐廳照亮了好幾倍。這家伙倒是安閑,似乎見慣了大場面,寵辱不驚,自顧著喝牛奶、吃雞蛋,還順便將餐廳和自己全身弄得一塌糊涂。大家興致勃勃,久久圍觀不忍散去,還商量著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四姑娘”。
次日,從臥龍趕來的專家給熊貓作了檢查,身體無大恙,只是有點拉肚子,看上去無精打采。當日下午,“四姑娘”即被送往臥龍檢查療養。想起近3天的搜索營救,不覺對這家伙有點依賴了,我們圍著籠子逗它,呼喊它的名字,興許即將分別它也難過,懶洋洋地趴著不搭理我們。
“四姑娘”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無窮樂趣,每天晚上都會熱烈討論當時搜救的艱辛和快樂。當年7月份,當臥龍傳來消息說“四姑娘”身體已經痊愈被放歸山林的時候,我們幾乎同樣以一種期盼的神情在遐想:“四姑娘”會再到四姑娘山看我們的。遺憾的是,直到我們離開四姑娘山,它也沒有出現過――或許,它找到了永久的生活領地,也找到了愛情吧。我們這樣想著,也祝福著。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