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邏輯推理能力并非人類獨有,許多哺乳動物都有這種本事。最近,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洛根·古洛森尼克等人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魚兒也懂得邏輯推理。一些魚能通過推理估計對手實力,避開強者,“欺負”弱者,提升自己在魚群中的“社會地位”。
洛根·古洛森尼克和特里西婭·克萊門特一起設計了這項實驗。實驗人員選用的是麗魚科的伯氏慈鯛。這種魚產于東非坦噶尼喀湖,是一種常用實驗用魚,領土意識很強,其雄性的生殖成功取決于它們在“魚類社會”中的地位。這種魚能通過觀察其他不熟悉的魚之間的爭斗,得知它們當中一種暗示的等級關系。令人吃驚的是,魚是作為旁觀者來間接進行這種學習的,而不需要直接強化學習。
雄性伯氏慈鯛頭部有表示威脅的黑色條紋,爭斗后失敗者頭部的條紋會暫時消失。研究人員先把一條“旁觀魚”置于魚缸中央的一個小隔間。在它周圍有5個更小的隔間,其中分別是標記為A、B、C、D、E的雄魚。研究人員要確定旁觀魚從未見過這5條魚,讓它獨自在隔間中觀戰。實驗人員做了手腳,使A戰勝B,B戰勝C,依此類推。這些爭斗暗示從A到E實力由強變弱。
接下來,研究人員找來8條魚做測試。實驗結果令人震驚,幾乎所有旁觀魚都會先游到弱者身邊,逗留時間也明顯長一些。在A和E的測試中,旁觀魚在最弱和最強者之間,傾向于選擇弱者;而在差距微弱的B和D之間,盡管二者在優勢等級中的地位非常接近,仍有多數旁觀魚選擇D而不是B。實驗說明,魚類確實能夠運用一種典型的“傳遞性關系推理”方式,判斷同類在社會等級中的地位。傳遞性關系推理,指的是根據已知關系來推理未知關系,這種能力是邏輯推理所必需的,類似的能力也見于非人類靈長目動物、大鼠和鳥類。
為何魚兒會進化出邏輯推理能力?科學家認為,從進化角度來看,“傳遞性關系推理”能夠幫助魚類節省時間和精力。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