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的牙齒一般是左右對稱的,而大多數鈍頭蛇屬的蛇類右下顎的牙齒數目多于左下顎。日本生物學家發現,鈍頭蛇進化成“右撇子”的原因是便于捕食它們唯一的食物蝸牛。
鈍頭蛇多生活于東南亞等地區,它們的食物只有蝸牛。但這些蛇沒有能力用顎擠碎蝸牛殼,只能用牙把蝸牛肉從殼里鉤出來食用。
日本京都大學和信州大學的幾位進化生物學家在新一期英國《生物學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研究了鈍頭蛇屬的14種蛇后發現,這些蛇中有12種右下顎牙齒數目多于左下顎,是典型的“右撇子”。
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多數鈍頭蛇成為“右撇子”呢?研究人員以生活在日本八重山群島的一種鈍頭蛇為實驗對象,喂給它們同一種蝸牛,并觀察它們的捕食情況。研究人員發現,同一種蝸牛的貝殼有兩種螺旋方向,面對右螺旋的蝸牛,這種鈍頭蛇熟練地用下顎的牙齒鉤出蝸牛肉美餐起來,而面對左螺旋的蝸牛,蛇對付它們明顯差勁,所花時間是對付右螺旋蝸牛時的1.5倍,還經常失敗。
進一步研究發現,右螺旋的蝸牛明顯多于左螺旋的蝸牛,“右撇子”鈍頭蛇更容易高效地捕食。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為了高效捕食右螺旋占多數的蝸牛,鈍頭蛇進化成了“右撇子”。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