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吃竹子
路路是一個印度姑娘,她以前在家鄉看到大熊貓的照片和電影,總覺得熊貓有點不可思議,好像一個活玩具,很不容易和“動物”這樣生猛的專有名詞結合起來。到成都以后,她的感覺完全變了。路路去了很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她覺得北京人太驕傲,可是不知道:他們驕傲什么?如果只是因為中央政府住在那里,難道每一個北京人都是政府官員?如果政府官員就可以驕傲,那么誰會選這樣的人進入政府呢?上海人很禮貌,很客氣,但好像是不得已才和別人打打招呼。
在成都就不一樣了,成都人也很客氣,不過是那種很熱心的客氣;也很禮貌,卻是關懷他人的禮貌。初來此地的時候,她感覺自己像熊貓在街上走,很多人盯著她看。但是一旦需要問路或幫助,隨便一個路人也熱情得不得了。路路在這兒沒多久,就認識了好多成都人,連便利店的老板和小工,都對她特別熱絡,早晨的面包都要給她選一個最大的。路路住在一個條件很差的小區,住房周邊是小菜攤,水果鋪,串串香……熱鬧非凡。這些小商人也做生意啊,可是沒有廣州商人那樣兇猛,下午顧客少一點的時候,常常看見他們湊在一起打麻將、斗地主,有人來買東西,他們也把一只眼睛放在麻將桌上。
成都的好,特別好在熊貓,成都的動物園有熊貓,熊貓基地有熊貓,三四百公里以外的九寨溝、臥龍、蜂桶寨,人在山里走,保不定也會碰到熊貓。也許因為見慣不驚吧,成都人觀賞熊貓時的眼神和外地人不一樣,不是那種狂喜的,也不是看傻了的,更不是“追熊貓族”那種失控,成都人不驚不詫,好像熊貓就是自己園子里的寵物。
還有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路路特別喜歡的。看到成都人慢慢悠悠地帶著孩子老婆,優哉游哉地坐在串串香的外面等位,路路覺得好像“熊貓狀態”,慢慢地、胸有成竹地享受生活,生活的滋味就品出來了。路路希望參加救助野生熊貓的工作,而且希望有一天,熊貓也能夠像印度的牛一樣多,一樣在街上走來走去,與人和平相處。
路路的“大熊貓狀態”,得到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她遇上了一生之愛——她的丈夫,一個動物行為學家,他們在熊貓基地認識,然后結婚生子。現在路路抱著自己的小兒子,走在小區的菜市場,覺得自己真的處于“大熊貓狀態”,很慢,很可愛,很幸福。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