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境學界、經濟學界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對綠色GDP特別關注,宣傳力度也很強勁,綠色GDP已經成為百姓的話題,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綠色GDP終于從神壇走向大眾,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和關注的事情。
我國綠色GDP核算始于20世紀80年代,著名的經濟學家李金昌教授是最早關注和研究此方面學者,福特基金會資助的“資源核算及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的項目研究研究成果《資源核算論》是系統的開山之作。筆者有幸較早參與此項研究工作。“水資源核算及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該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導師于連生教授、韓國剛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碩士論文“水資源核算及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針對水資源核算中核心問題之一水資源價值沒有解決的客觀實際,博士論文對其進行了專題研究,最終促成了《水資源價值論》專著出版以及相關的《資源資產論》和《水資源管理學導論》的著作的問世。由于有這種溯源關系,筆者長期關注跟蹤綠色GDP研究進展。
實際上,綠色GDP的稱呼在學術界還有爭論,甚至有專家稱GDP沒有顏色。最近與國家統計局官員交流,他們認為綠色GDP稱呼不科學,科學的叫法應該是綠色國民經濟。作者認為,國民經濟應該是有顏色的,那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支撐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模式最終給人類和世界帶來災難,是“黑色”國民經濟,與此相對應,環境友好型的國民經濟發展模式,并且對沒有特別關注環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就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由于綠色GDP概念已經在民眾中扎根,暫時尚沒有必要再進行大規模科普進行糾正,但學者、政府官員和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應該清楚這一點。本文依然沿用綠色GDP的稱謂。
綜觀對綠色GDP態度,有三種綠色GDP態度值得特別關注,即,綠色GDP崇拜派、綠色GDP無用派和綠色GDP漸進派。
(1)綠色GDP崇拜派
綠色GDP崇拜派最主要的特征是認為綠色GDP是萬能的,甚至個別人認為只要進行了綠色GDP核算,環境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其邏輯結構是,綠色GDP作為考核官員的一個指標,如果地方官員做的不好,就可以以此否決官員升遷,地方官員為了升遷,必然注重環境保護,因此,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對綠色GDP崇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將其看作是“圣經”,將其絕對化是不科學的,我們對綠色GDP不能進行崇拜,因為它畢竟是一組數據,反映的是一種將資源環境的消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一組數據,現在國民經濟核算沒有解決的問題,綠色GDP也可能無法解決,如體制問題、機制問題,這些遠遠超出了綠色GDP所承受的范圍,是無能為例的,不用綠色GDP照樣能考察地方領導環境的業績,看一下環境的狀況,進行比較就行了,何必“脫褲子放屁”費事呢。
(2)綠色GDP無用派
與綠色GDP崇拜派完全相反,綠色GDP無用派認為綠色GDP沒有什么用處,沒有必要核算,對綠色GDP持有抵制、鄙夷的態度。此派認為,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也包含了資源環境的內容,只是在GDP核算中沒有將對資源環境的折損納入到國民經濟的核算體系之中,如我們的資源核算表,環境保護中的一些數據。環境的保護投資是一種,也納入了,生態環境建設投資也納入了,環境污染損失納入國民經濟體系,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綠色GDP是無用的。
作者認為,將資源環境的折損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一種完善,是對過去國民經濟核算中不包括資源環境的一次革命,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包括資源環境在內的國民經濟運行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砍倒所有的森林大大增加GDP,暫時的GDP增長由于沒有資源環境的支撐可能出現國民經濟的崩潰。環境是重要的生產力,國民經濟核算中應該充分體現這種核算。開展綠色GDP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必要的。
(3)綠色GDP漸進派
與綠色GDP崇拜派和無用派不同,綠色GDP漸進派認為,綠色GDP是對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存在弊端的一次改革,完善的綠色GDP核算體系能有效地反映資源環境在內的國民經濟運行狀況,有利于資源環境保護。但是,現在的綠色GDP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還不完善,需要經過不斷地探索,才能真正進行全面地進行綠色GDP核算。
作者認為,綠色GDP確實是一個好的工具,但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理論進展很快,但還不成熟,大面積推廣實踐條件尚不成熟,目前還不能完全應用于實踐,我們應該抱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既不能崇拜,也不能認為起無用,而是積極地探索,完善其理論基礎,建立其技術支撐體系,爭取早日實現綠色GDP核算。
總之,對待綠色GDP要有科學態度,既不能人為地夸大其作用,也不能消極地認為其無用而抵制,積極、穩妥和科學處理綠色GDP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顯示意義。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