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殘忍媽媽排行榜
動物界殘忍媽媽排行榜
動物界殘忍媽媽排行榜
動物界殘忍媽媽排行榜
誰說虎毒不食子,媽媽也會吃自己的孩子,挑撥孩子互相殘殺———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報道,在動物世界,一些母親會津津有味地吃掉自己的孩子,有的母親會喝掉孩子的血液,有的母親會“挑撥”自己的一個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殊死搏斗,有的母親會以自己孩子的肉來喂養其他的孩子……俗話不是說:虎毒不食子嗎?那么,這些媽媽究竟怎么了呢?為何會用這些恐怖的方式殘害自己的親生骨肉呢?它們是反復無常或是得了怪病抑或哪個地方出現了異常?
我們一般都認為母親的職責就是哺育和保護她們的孩子,必要時為保護孩子與敵人進行殊死戰斗。事實上,大自然中眾多物種的母親以各種令人恐怖的方式顛覆了我們通常所認為的標準母性。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將殺嬰和其他類似的行為視為病態行為,是母親處在一種極端壓力下的結果。例如,當有人刺戳兔子洞穴口的時候,兔子媽媽作出的反應是有條不紊地將它的幾個孩子逐個吃掉。按照正常的觀點,在遺傳學角度來講母親殺死它的孩子是不合情理的,母親養育孩子應該是一種固化的模式。最近,科學家找到了大量的證據表明“病態”養育是自然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它通常是生殖策略中的一個主要手段。
鉸口鯊:用同類胎兒的肉哺育孩子
鉸口鯊母親有兩個可供胎兒發育的子宮,使胎兒免于遭受海洋掠食者的攻擊。但鉸口鯊并不是哺乳動物,它并沒有胎盤。它是如何哺育它的胎兒的呢?靠它的同類胎兒的鰭和肉。鉸口鯊的每個子宮內可以孵化多達20個卵。卵孵化后開始生長,當它們的口發育足夠成熟時便開始以彼此為食。在孕期結束后,只有一條幼鯊從每個子宮中脫離出來。
企鵝:習慣性拋棄部分子嗣
在電影《帝企鵝日記》中,帝企鵝被描繪成精靈母親,它們愛護每一個它們所產下的企鵝蛋,對每個在沒有孵化出小企鵝前便破裂的蛋都會感到異常悲痛。而在現實中,企鵝媽媽在每個產卵季節會產下兩個蛋,第二個蛋的體積比第一個大60%,就在第二個蛋產出前企鵝媽媽會毫無感情地將第一只蛋踢出巢穴。
麥哲倫企鵝媽媽也會產下兩只蛋,并且會將兩只蛋孵化,在這之后它開始對兩只小麥哲倫企鵝區別對待。它會將帶到巢穴的魚中的90%喂給較大的那只,即使較小的一只哀叫著討要食物它也絲毫不為所動,在氣候異常嚴酷的南極洲,較小的那只麥哲倫企鵝往往因為營養不良而最終死去。
像企鵝一樣,其他會習慣性地拋棄一部分子嗣的物種生活在惡劣或不確定的環境中,它們的孩子很容易走失,所以這些媽媽們應該有一個后備軍。同時,由于環境的惡劣和不確定性又使得母親不可能喂養多數孩子,所以如果能使最主要的一些孩子活了下來,后備軍就必須離開。有時候母親自己會親自做這份骯臟的工作,但通常它會將這份差使交由它所寵愛的孩子將它的“備份”孩子打發走。
白鷺、黑鷹:縱容孩子自相殘殺
俄克拉荷馬大學的道格拉斯·莫克教授30年前在德克薩斯開始研究白鷺的生活習性,他發現在一窩幼雛中,較大的孩子會將較小的孩子啄死。莫克對自己所看到的現象異常震驚,他原以為這種謀殺攻擊是在白鷺媽媽和爸爸外出捉魚時發生。他說:“我想如果父母在一旁看到這一景象它們會阻止這些事情。”
但事情遠非他的想像,莫克目擊了父母的無情。在一個孩子將它的兄弟啄擊得血痕累累時,它的母親或父親只是冷漠地站在巢穴旁邊,沒有任何反應。莫克說:“父母在一旁打著哈欠或是整理自己的羽毛,看起來對此完全無動于衷。在我所看到的3000次攻擊中,我從未看到一個父母試圖阻止,看起來這完全在它們的預料之中。”
自那時開始在父母監視下的殺姊弒兄的行為在很多鳥類物種中都曾被觀察到,其中包括鵜鶘鳥、鶴和藍腳鰹鳥。一名研究人員在對一窩非洲黑鷹進行的三天觀察中發現較大的小鷹不知疲倦地輪流啄擊它的兄妹,并享受關懷備至的母親喂給它們的食物。雖然有多余的食物,但母親并沒有將它們喂給二等的被虐待的孩子。當小鷹奄奄一息的時候,它們被撕碎的身體被扔置到地上,研究人員計算小鷹被啄擊了1569次。
袋鼠:拒絕哺育幼崽
在其他情況中,母親變為殺嬰的兇手則是因為它們是天生的樂天派,它們總是向著陽光的一面,認為未來日子一片大好,于是在季節的開始,它們會產下最大量的幼崽,當有充足食物時它們會喂養每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充足食物,它們就會想辦法降低損失。
袋鼠在食物充足和匱乏的年份有著精細的幼崽養育方式。在食物充足的時節,袋鼠媽媽會同時哺育三個孩子,每個孩子處于不同的發育階段:最大的一個孩子已經可以自己跳躍行走,但還需母親的養育,幼崽老二生活在母親的育兒袋中,需要母親的奶水喂養,最小的一只還在母親的肚子中沒有出生,處于一種休眠狀態。
在嚴重的干旱季節,母親首先會拒絕哺育能自己獨立生活的幼崽,讓它盡可能去食用草料。如果干旱繼續,它的奶水干枯,第二個幼崽死亡,從它的育兒袋中掉落。這個時候冷藏下的胎兒開始向第二個幼崽期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