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 研究人員證實,在老撾發現的一種頭像老鼠、尾巴像松鼠的嚙齒動物是一種原先被認為在11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原始嚙齒動物———。這一發現刊登在1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
美國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瑪麗·道森說,這種動物看起來更像小松鼠或巖鼠。道森和來自中國、法國的研究人員把這種動物和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發現的山東硅藻鼠化石作了仔細比較,發現其相似程度“令人驚詫”。
2005年春天,生物學家宣布在老撾發現一個“新物種”,命名為“老撾謎鼠”。這種長著老鼠頭、長胡須、松鼠尾的嚙齒動物迅速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道森說,一看到這個消息,“我們想,‘天啊,這不是一個新物種,我們從化石記錄里早就知道它了’”。
發現“老撾謎鼠”的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學者喬治·沙勒說,發現一種1100萬年以前的動物遠比新發現一個物種還要令人激動。
此前,科學家曾認為,硅藻鼠生活繁盛的年代大約是3400萬年至1500萬年前,它們在距今1100萬年前就已滅絕。但研究人員現在認為,硅藻鼠可能在老撾森林這樣比較孤立的生態環境中得以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