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張呂萍:一只都不能死
2006-03-14

(轉載)

印度圣哲甘地稱“從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民族是否偉大,道德是否高尚。”張呂萍十年收養史(被虐待、遺棄動物)揭開中華民族需要反思陋習的一頁。她創辦的

  “北京人與動物環保科普中心”、“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旨為使民族偉大、道德高尚。

  ■拯救生命沒有錯

  “你們看沒了我的幾百萬,看的我孤身一人,看的我沒有退路。”這是張呂萍對狗說的口頭禪。1995前的張呂萍是個涉足房地產、餐飲業的商人,資產千萬。1995年,國家限養法的出臺逼張呂萍一步步淡出自己馳騁的舞臺。她的熟人、熟人的熟人將狗“甩包袱一般地”甩給愛狗如命的她。

  1995年下半年,擁有五六十只狗的張呂萍已對鄰居、社區構成威脅。于是,在雙井找到一閑置庫房。如果雙井不容她,她已偵察好下一個出逃之地。10年間,她經歷了十里河、大興、門頭溝、小湯山的逃難。支撐她帶著喪家犬度過喪家犬般歲月的信念是“人干著,天看著”、“拯救生命沒有錯。”此信念逼她越搬越遠,生意也越做越淡,但人吃馬喂惟一出路,以商養畜。她遂調整商路,改長線為短線。

  2004年4月28日,張呂萍從門頭溝遷至小湯山。100多只貓狗終擁有占地43畝的合法新居———“北京人與動物環保科普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時喬遷,張呂萍視為“天意”。走到今天的她賴于兩大推力,一是限養,一是非典。如果說限養是法律使然,非典則是人性驅動。非典肆虐京城之時,莫須有罪名強扣貓狗頭上。一時,遺棄之風狂掃,張呂萍狂撿158只貓狗。京昌高速路上,她見過逃命的、軋死的、半死的和千車碾萬車踏的尸體。經常,她車開過去后再倒回來,抱起它們。一只叫“路路”的蝴蝶犬即是,它顱骨骨折,骨盆骨折。大路(波斯貓)耳朵、鼻子里都是血,后腿被軋斷了。此時,張呂萍既哀嘆它們不幸又慶幸自己搬遷及時。她每天接電話無數,還有按響門鈴的不速之客。“如果照單全收的話”,張呂萍說:“平均一天收30只。”為了可持續,她只能挑沒活路和出路的生命。收養渠道有四:熟人送、醫院抱、路上撿、門口擱置。

  昌平某居民區內一只京叭被主人扔了出去。它反復回家尋主,主人竟用開水燙它,企圖使它視覺失明,嗅覺失靈。當它確認遭主人遺棄后,便整日躲在樹叢后防范主人追殺,生人喊打。此時大環境對它生存構成嚴重威脅。環衛工人目睹孩子用棍子打它,利器扎它。好在小區內有老人準點喂食,它吃完便迅速隱身。三個月視人如虎的日子,環衛工人不忍它繼續下去,遂送中心。張呂萍見它鼻子附近的皮沒了,身上有傷痕。張呂萍喚它“小昌平”,一個月后康復。

“火星”的恩人是打工妹小余。2003年5月22日,小余帶一只流浪的患有皮膚病的八哥犬到中心。她沒想到,從大興到小湯山,竟用了6小時。無數輛公共汽車拒絕她,要么司售人員要么乘客。紙箱內的八哥憋得呼吸急促,終于一位也養家犬的售票員心懷慈悲,但司機不干。售票員做工作后勉強同意。一到中心,小余啜泣不止,“沒想到被這么多人歧視……”患有蠕形螨的八哥被張呂萍形容“外星人一樣”,全身通紅。一個多月康復。

  “斷斷”來自一個女孩的哭求。她告訴張呂萍,街上有只京叭,她家人不準養。說是往外扔還來不及呢,還往家攬。她曾見它在馬路中間躲車。左邊來車往右躲,右邊來車往左靠。一天,它被車撞斷雙腿,街上無數看客。女孩抱著斷腿的它問“誰能養?”女孩希望張呂萍不要像她求助的人一樣沉默拒絕。“我出費用”,她說:“您先試著養幾天。要是它沒福氣,請您給它一塊墓地。”張呂萍不僅滿足了女孩,還給它安了假肢。

  “豬豬”的命運是在張呂萍接到一個“可憐極了”的信息后被改變的。一個賣菜農民的孩子把一只京叭的腿掰斷了,然后丟進垃圾桶,它上面覆蓋垃圾。東城區衛生局的兩個女孩通知了張呂萍。張呂萍形容她眼前的它“確實臟極了,可憐極了。”張呂萍與它眼睛對視片刻后決定“死馬當活馬醫”。豬豬被救活了,還擁有一輛殘疾車。殘疾車是一對美國律師夫婦在美定購的。

  報載:一只被主人養了5年的狗從窗戶扔下樓,見它沒死,主人拎把鐵鍬下樓挖坑將它埋了。有老人可惜“養了5年啊,說沒就沒了……”主人理直氣壯“怎么啦?不能因為它讓我得上SARS啊!”

  非常時期,集體屠殺滅絕種群現象被張呂萍撞見多起。她質問追殺貓狗的棒子隊:“貓是鼠的天敵,把貓殺絕了,鼠疫大流行,人還能活?!”一場非典,暴露了公共衛生體系的薄弱,應急機制的缺陷,科學認知的不足及蔑視動物生命的社會氛圍。

  ■世上除了虐待、遺棄,還有愛

  張呂萍把養寵物者分為四類:為寂寞而養,為炫耀而養,為玩樂而養,為利潤而養。為動物福利而養,張呂萍至今未見,而此觀念,深入西方人心。動物福利即五大自由: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為自己福利而養,必然無視動物福利,直接間接斷送其五大自由,中心收養的95%以上的老弱病殘即是。“悲慘的過去就過去了”,現在和未來,張呂萍的原則是“一只都不能死。”讓有思想有感情有感覺的它們懂得“人世上除了虐待、遺棄,還有愛。”

西施犬“波波”因受虐待留下神經質后遺癥。它不準張呂萍之外的人觸摸,否則,狂吠咬人。送它來的人說是被主人虐待的結果:“它以為人的手都是棍子。”現今雖有好轉,但仍在驚駭中保持警惕,隨時自衛。

  “虎頭”頭上至今有一凹痕,身上有塊裸露的皮。一年輕人將它從四惠橋一社區內解救出來。它是一只流浪狗。附近農民用鐵鉤子鉤住它的頭,它頭帶鉤子逃脫出來。待年輕人見到它已處半昏迷狀態。身上的皮幾乎被掀開,且有濃烈的化學藥水味道。獸醫判斷:可能是逮它的人將它泡在藥水里的緣故。張呂萍不同意安樂,堅持用醫生配好的藥自己護理。如今,“虎頭”頭上、身上永不痊愈的傷痕既是對人類殘暴的見證,亦是對孩子的教育。

  一對白領將養了6年的西施交給中心。理由是“想要孩子了,怕它身上的細菌對孩子不好。”張呂萍不客氣地說他們是把生命當消遣、享樂的玩具。為彼生命的到來而隨便遺棄此生命。張呂萍還對他們科普,糾正傳統錯誤。畜類身上的弓形蟲只有通過口入這惟一途徑才能傳染給人類。盡管苦口婆心,白領還是將西施留下了。

  四個中學生一人拽一條貓腿,四個方向的力量將貓生生撕裂了。中心志愿者上前攥住一個孩子的手,問他“為什么?”中學生答“想聽貓臨死前的叫聲。”“六六”比該貓幸運,它的呼救引來一對外企夫婦。他們見一個小學生正將拴著繩子的貓往下水道里一上一下嗆水……可惜,搭救晚了一步,貓左眼剛剛被孩子摳出,掛在臉上,右眼未及下手。張呂萍焦慮與劉海洋潑熊之舉如出一轍的畸形好奇、扭曲心理還有多少?畸形、扭曲的存在與中心的存在是“一根線上的螞蚱。”

  2003年年初,一開切諾基、穿金戴銀女士到中心,自我介紹下崗女工,愿到中心做義工。張呂萍因半信半疑而半推半就。翌日,中心門口放了兩個籠子八只狗。張呂萍無奈收留昨日踩點的“下崗女工”的“禮物”。每天放風,八只狗齊奔大門口,企盼奇跡出現———主人接它們回家。一個多月,天天扒門縫深嗅主人氣味或遙望大路。張呂萍感慨“狗就是這么忠誠,不管人對它怎樣心狠手辣。”遺棄者中,張呂萍最無奈這種背對背遺棄“不收也得收。”半夜,將裝在籠子里的動物放置門口,冬天受凍,夏天挨咬。一次面對面遺棄讓張呂萍不可思議“僅僅在床上撒了一泡尿就不要啦?”她問懷抱暹羅貓的主人。主人毫不通融。

斑點犬“福氣”瘸了一條腿,它是被狗販子以貴重禮品送給官人的。官人的癖好是自己看,請人看,自己不養雇人養。斑點得了犬瘟,病毒侵蝕神經,終成殘疾。現有美國人承諾給它定做假肢。按西方標準,瘸腿犬要施行安樂,張呂萍留它目的“當基地活教材。”

  中心多為京叭、西施,它們是人攀比心理下的棄兒。攀貴趨富將它們踢出了市場或終結生命。主人享受新歡時,可知棄兒念舊心情?不吃不喝生氣郁悶。早年,張呂萍經歷太多氣死的義犬。低落情緒導致免疫力下降,疾病上身。當醫生以某病告知結果時,張呂萍清楚它首先得的是心病。再遇此類犬,她便自己下手“打激素,讓它的肌體先運轉起來,然后做心理治療。”

  中心部分寵物來自寵物醫院的遺棄。遺棄人心理:與其花錢治病不如再買一只,此為大多數。買得起,治不起的是少數。張呂萍就遇到一只英國斗牛犬,它患有性病。主人在寵物市場買后不久發現它“蔫頭蔫腦”。醫生說這是狗販子強迫它頻繁交配所致。如果治,需花一筆不小的治療費。男主人立即扔給醫生30元要求安樂。女主人不舍,請求“再治治唄,8000塊買來的,你真舍得?”東北籍男人用方言駁斥“你找勒呀”。張呂萍抱起小斗牛,3個療程使它康復。一只芬蘭狐貍犬來自某干休所。因它得了皮膚病,主人便遺棄了。棲身垃圾中的它皮膚病愈發嚴重。中心治了6個月,張呂萍形容康復的它“可愛極了。”一位母親的行徑典型詮釋了把寵物當玩意兒心理。兒子要求治療小可卡,母親反對“咱不要了,媽這就給你買好的去。”無數次,張呂萍在醫院角落發現蠕動的紙袋,奄奄一息的生命似乎驗證她的承諾。“一只都不能死”支撐她以人道主義執行狗道主義。

  所有悲慘故事,張呂萍見到的都是結果。這一幕,她目睹的是過程。狗販子按住半癱的可卡、貴婦、斑點、雪納瑞強行配種。母狗特點,生育過多導致缺鈣致使下身癱瘓。即使殘疾,狗販子也不放過還可榨取的剩余價值。張呂萍恨罵“你們干這種缺德事,早晚遭報應。”

  中心有兩塊墓碑。其中一塊上刻碑文“1989———2003年,中國海關第一代緝毒犬,生前屢立戰功,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緝毒事業,是一名真正的人民衛士。”功臣叫拉爾,患有骨癌。臨終前,它眼睛無力張合,苦等訓導員。欣慰的是,訓導員伴它度過了最后時候:“拉爾,你辛苦一輩子,以后再不用工作了,你的證書、獎狀都跟你在一起,你好好休息吧。”訓導員臉貼它的臉,四淚交流。拉爾閉眼。另塊墓碑下埋著同是緝毒英雄,同患骨癌的蕾絲,“1988———2004年……”蕾絲死前,戰友哈森親吻著它,面對面,目不轉睛。張呂萍收養功臣犬,旨給為人服務一生的它們善終。中心里的每只狗去世后,有浴巾包裹,一抔黃土,一個檔案。

2002年5月14日,“英國皇家反對虐待動物協會”(RSPCA)主席比德·戴維斯發給中心姐妹組織證書。2003年8月,張呂萍被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授予“動物保護杰出人物”。

  2001年11月,世界著名環保人士珍妮·古道爾評價中心:“這是我見過的少有的沒把動物關在籠子里的地方。我心靈受到洗禮。”她回國后致信張呂萍:“今后凡是我到過的地方,都會告訴人們中國有一個私人動物庇護所,人類朋友在這里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教育出敬畏生命的公民

  2001年4月28日,中心遷至小湯山主要原因———轉變功能。從收容中心轉為教育基地,張呂萍亦從飼養員轉為教育工作者。顯然,地處偏遠的門頭溝難以承載此功能。轉變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張呂萍被眾國外駐京機構,尤其使館學校、獨資學校、合資學校輾轉打探。她奇怪“在這個軍事禁區,他們怎么找到的?”“為什么要到這兒來?”成人說帶未成年人來這里是補課,補本國“生命倫理”課程。具體為“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愛護弱小。”新加坡某公司總裁夫人帶兩個兒子做義工。她對張呂萍解釋:“新加坡有義工課,到中國后我們不能缺了這一課。”他們是偵察了好長時間才知道“北京有這么個地方。”分別為16歲、10歲的孩子在毒太陽下拔草、清掃、給貓狗洗澡。張呂萍觀察,汗透衣衫的他們沒有歇的意思,母親也沒提出來。德國使館學校來過兩次。張呂萍見一個孩子雙手交握,雙目微閉,做祈禱狀:“我不知道在中國呆多久,只要我在,就來看你,我們是朋友。”西方世代教育:狗是另一種形態的人。張呂萍感動和耳熟教育成果“我能幫你什么?”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人為一個個遭難的小動物流淚、捐資、領養,甚至專挑殘疾嚴重的。甜蜜、溫暖之舉中和、融化著被張呂萍形容“黃連苦膽”的收養歷程。“明天怎么辦?明年怎么辦?”7個春節,張呂萍在爆竹聲中絕望問天。

相比之下,張呂萍痛心國內來人極少。家長讓孩子花時間學奧數、鋼琴、舞蹈、繪畫,而不肯將時間分配給愛與善,而我國未成年人急需補課———“生命倫理”。泛濫成災的寵物,滅絕人性的遺棄讓撿不勝撿的張呂萍感覺“沒頭”,她清醒意識“出頭之日是堵住源頭。”一是教育,一是技術。對成人不抱希望的她將希望寄托于孩子,盡管她有生之年所見希望有限,但夢想這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能教育出真正敬畏生命的公民。如果有棟梁之材,她奢望其決策能給小動物帶來福音。

  張呂萍自認基地是拯救靈魂之圣地,她從事的是拯救靈魂之事業。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性善性惡全在教育,而且機不可失。事業從學校起步。她到學校、社區講,請孩子到基地上德育課,發展大學生志愿者。各類求助信息中,她慎重對待年輕人,特別是未成年人。否則,他們會質疑“這世上還有好人嗎?”質疑還會傳染周圍同齡人。如此,她拒絕的不僅是一只可收可不收的動物,還會使年輕心態蒙塵。為動物福利,青少年心靈,張呂萍原則“再難也得接著。”

  孩子到基地以看為主。諸問號在觀看中自然形成:“為什么它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條腿,下身癱瘓……”張呂萍一一打開問號……還以國外事例做比。如日本某小學野營時發現一枚鳥蛋,隊伍自然停下。孩子用鵝卵石將鳥蛋圈了起來并書寫“注意”。張呂萍注意觀察孩子前后變化。對從害怕、嫌棄到眼含淚水、戀戀不舍、一步三回頭的孩子,她視為綠色希望。

  基地有諸多展板。上書RSPCA、IFAW理念。其中《虐待動物的人也是社會危險人物》———一個打老婆的男子與踢狗孩子之間有必然聯系。30年研究證明:25%的罪犯在兒童期虐待過動物。虐待始因暴力家庭,在暴力家庭中成長孩子的表現,未成年人時虐待動物,成人后虐待婦女兒童和具反社會人格……評判人的標準之一:對生靈態度。善待動物的人也是善良的人,反之便是社會危險人物。

  《愛它,請為它絕育》———如果您對您的寵物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話,那它一生中會帶來60個生命。其結果,草率處理不是可能而是必然,必然造成小生命的悲慘結局———流浪。寵物過剩是全世界面臨難題。自由繁殖威脅社會安定和人類健康。如狂犬病、公共衛生、犬類擾民……理性的正確的方法是科學管理,控制繁殖。給寵物做絕育是動物福利體現之一。我們反對任何不利于健康及生活質量的繁殖,改變動物形體和機能的繁殖。控制繁殖就是免除災難。

張呂萍在該展板前講她朋友的教訓———她家京叭一共繁殖了29只,部分送人,部分流浪。待她接受絕育理念,為時已晚。事實上,不做絕育的母狗易患子宮肌瘤、乳腺癌,公狗易患前列腺炎。現今多數國人因缺乏知識并從人本出發而不接受絕育。如領養人得知絕育后,心態驟變:“呦,騸了,那不要了,男不男,女不女的。”此況,張呂萍憂憤“說到底,還是人眼看狗低。狗算什么,畜類,要么逗我玩兒,要么炫耀。”這種心理形成中外領養之別。中國人重品種,西方人重緣分。張呂萍琢磨中外對狗的稱呼。“我們叫寵物,受寵失寵全憑主人高興不高興。西方人叫伴侶動物。”名稱背后反映的是生命尊重生命還是生命凌駕生命。

  今年4月,有農民開著拖拉機到中心拉狗。話語理直氣壯:“電視上看見你了,我們拉20條狗看家護院。”5月,全國關注動物園去留。張呂萍痛恨開發商“重視自己錢袋,蔑視動物生命。”8月10日,張呂萍接一男人領養電話。張呂萍首先問他“您知道狗有多長壽命嗎?能一養到底而不遺棄嗎?”男人實話實說:“我就想給孩子找個玩意兒,活玩意兒。”張呂萍斷然拒絕:“對不起,您不符合領養條件。我們是要給狗的后半生找個幸福的家,生老病死負責到底,而不是讓它當你孩子的什么活玩意兒。”男人譏笑“你真夠逗的……”張呂萍放下電話,心無波瀾。走到今天,她說不僅把身體鍛造成了鐵人,意志也如鋼鐵。10年,“你得堅強一點”,經書一般晨讀暮誦,此為內力。外力是中心發展了1000多志愿者。華北電力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動保”組織定期做義工。還有RSPCA、IFAW、愛芬食品的無償援助及綠色萌芽的成長。2003年秋,藍天幼兒園園長、書記帶教師到基地培訓職業道德。其理念“一個不愛動物的老師不會愛孩子。”

  “希望你堅持下去”,到過基地的中外人士這樣鼓勵人力物力財力心力處于強弩狀態的張呂萍。她讓大家放心她已沒退路:“與它們一對視,無怨無悔。”

  ■動物立法刻不容緩

  “人的福利還沒解決呢,你倒把動物福利排人前頭啦。”此話,張呂萍聞聽多年。她的解釋是“愛心沒有排序。”英國人的鼓勵“提出這種問題的人說明自己有問題”讓她徹底排除了質疑紛擾。然而,一個紛擾成她一塊心病———狗市。外國人對不采取任何安樂措施的屠宰稱之犯罪,稱饕餮動物是犯罪飲食,“你們是在吃家庭成員啊!”

張呂萍目睹過犯罪之地———北京某地狗市。她形容這是一個需要鐵石心腸的人才能看的血腥地方。殺狗給狗看,她心顫;看客麻木,她心寒。屠夫當著其他狗的面,將帶鋸齒的利器一把扣在某狗腦袋上,令其致昏,吊起來,一刀捅死,立即剝皮。鮮血淋漓的冒著熱氣的狗肉就掛在群狗面前。張呂萍清楚地看見同是天涯淪落狗從集體狂吠到沉默,狗眼含淚。眼神驚恐、悲傷、哀怨、憤怒、詛咒……“如果它們會說話的話”,她說:“它們一定會咒罵屠夫禽獸不如。”孰不知,這樣的狗肉對人健康有害無益。處于惡劣情緒中的它們,其應急反應是分泌如腎上腺素等有害物質。同樣,注水豬、牛、甲魚、雞等不僅分泌應急毒素,還有體內污水,如此肉食,談何安全?!瘋牛病、禽流感、口蹄疫、艾滋病、SARS等疾病,在張呂萍看來皆與動物福利直接關聯。致人死地的疾病即是動物的反抗。

  張呂萍呼吁“為動物立法刻不容緩。”如果我國有法可依,販狗、殺狗、給豬牛羊注水的罪犯豈能逃脫罪與罰。然而,他們繼續一天,公共衛生就被挑戰一天。2003年,衛生部公布我國27種重點傳染病中,狂犬病病死率位居榜首。同時,法律的缺席還導致肉制品出口遭遇貿易障礙。我們不能對接國際標準———飼養、運輸、屠宰過程中體現出的動物福利。由是,中國肉制品進入國際市場,必須改變現行蔑視動物尊嚴的飼養屠宰方式。

  2002世界杯前,有吃狗肉傳統的韓國,為動物福利立法贏得世界聲譽。2008奧運會給我們提供了為動物立法的機會,我們能否抓住機會?

  10年收養,張呂萍見證了這樣的歷史進程。一方面,狗販子由無意識、無序、零散狀態轉為有意識、有規模的組織。她稱之“解鏈子(生物鏈)的人。另一方面,護鏈子的綠色公民在崛起,在改變中進步,特別是年輕一代,知識教他們遵循自然界共生法則。張呂萍知道覺醒需要時間,但她希望立法加速覺醒。覺醒表現,中心不是越收越多,而是越來越少,直至關門。2003年,某大學教師在中心一角落里發現雙目失明的“菊園”。她決定領養并自信“我不領養它,恐怕沒人領養它了。”她請中心放心“我會待它好。”志愿者定期回訪報告讓張呂萍安心“遺棄的命運不會重復了。”大學教師罕見的境界讓張呂萍欣慰中有遺憾:“扔的比養的多得多。”現有309只狗、143只貓(截止8月11日)的中心處于飽和狀態,循環澀滯。張呂萍寄希望它們進入家庭,由群養變單養,以挽救更多傷殘流浪動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