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瑪獵犬(WEIMARANER)
歷史:大型灰色狩獵犬,17世紀發源于德國,可是直到19世紀初,威瑪獵犬獨立的品種才出現。德國威瑪大公國的貴族們將尋血獵犬配上各種狩獵犬品種改良成此犬。威瑪獵犬敏銳的嗅覺遺傳自祖先。隨著歷史的發展,德國境內的獵獸也減絕滅盡,威瑪獵犬開始被用于獵鳥。自從貴族們的獨占被打破后,威瑪獵犬的繁殖仍然受到嚴格的管理。1930年以前,仍不準將此犬攜帶至德國境外。后來許多美國及英國的愛好者,終于得到了此犬品種。
博美犬(POMERANIAN)
歷史:博美犬屬尖嘴犬系品種,祖先為北極的雪橇犬,因此,該犬與荷蘭毛獅犬和挪威糜緹關系密切。據此犬的最初記載,此犬來自波蘭及德國沿海交界地的博美拉尼亞地區。當時,這些犬被使用于看守羊群。1750年,博美犬傳到歐洲各國,其中包括意大利。當維多利亞女王訪問意大利時,佛羅倫斯的百姓們贈送女王一只博美犬,此犬亦深受女王的寵愛。早期的博美犬體型較大,且大多是白色,19世紀以來,經過選拔配種而成為今日被毛蓬松柔軟,顏色鮮明的小型犬。
中國冠毛犬(CHINESE CRESTED)
歷史:關于該品種的起源沒有確切記載,一些學者對它的中國籍尚有懷疑。它的出生地好像來自埃塞比亞或土耳其,也有人認為源出于墨西哥的小型無毛犬。因為犬頭頂有冠毛,很相清朝官員的帽子所以得名中國冠毛犬。
吉娃娃(CHIHUAHUAS)
歷史:吉娃娃從墨西哥傳到美國后到1898年的歷史至今不清。有人確定此犬原產于南美,初期被印加族人視為神圣的犬種,后來傳到阿斯提克族。也有人認為此犬是隨西班牙的侵略者到達新世界的品種,或者在19世紀初期,從中國傳入的。總之,吉娃娃犬的確切來源眾說不一。這些想象中的根據來自托爾提克族時代的修道院之雕像以及在墨西哥發掘的小型犬骨骸。根據中國冠章上的犬像,則認為此犬來自遙遠的亞洲。以上各種判斷,可以說明此犬絕非源自一種品種,而是自古以來就是由多種品種交配而來的。
拉薩犬(LHASA APSO)
歷史:拉薩犬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開始只被飼養來做僧侶或貴族的寵物。后來做寺院的守衛犬。此外,此犬也被視為神圣之物,認為飼養者死后,靈魂寄附于狗的體內,可給飼養者帶來好運。起初購買此犬種是不大可能的,后來此貴重犬種被xx喇嘛拜訪外國官員時,當禮品贈送,才使其廣泛的傳到世界各地。
卷毛比雄犬(BICHON FRISE)
歷史:據說,卷毛比雄犬是法國品種。但是也有人認為此犬發源于加納力群島,14世紀時被意大利的旅行者帶到歐洲本土。當時分為馬耳他島系,伯羅尼亞系,哈巴那系,德內里費系等4種種類。法國大革命后,此類受寵愛的小型犬也隨著貴族社會衰退下來。卷毛比雄犬的生活環境,從豪華的宮殿與城池,變成鍍金裝飾的馬戲團。在馬戲團里,和貴賓犬一樣,以優良的記憶力和快活的動作受人喜愛。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此犬逐漸減少,直到1930年,終于在法國再度興起。1933年,此品種的標準被確立。
大麥町犬(DALMATIAN)
歷史:此犬的歷史來源至今不明,由于經常參加英國貴族社會活動,有人認為是英國犬。也有人認為此犬發源于北印度。中世紀時,隨吉普賽馬車經過達而馬第亞及南斯拉夫,到達歐洲,因而稱為大麥町犬。還有人認為此犬來源于埃及或希臘等地。除了斑點的特征以外,大麥町犬的外形酷似波音達犬,因此兩者之間似乎應有關聯。
斗牛獒犬(BULLMASTIFF)
歷史:英國政府禁止偷獵活動,并對違反者加以重罰。偷獵者為逃避審查、入獄,產生刺殺獵場管理人員的念頭。于是斗牛獒犬稱為獵場人員的保護者及伴侶。此犬具備了斗牛犬的勇氣與兇猛,獒犬的力量及速度,敏銳的嗅覺。因而,斗牛獒犬便以獵場管理員的夜警犬聞名,此犬接到主人的命令后立即出擊,他將對手搏倒控制在地,而不將其傷害。
斗牛犬(BULLDOG)
歷史:為使人們娛樂,使之攻擊公牛的斗牛風氣,在1835年被法律禁止前在英國持續了六百年。17世紀前,在斗牛活動方面的犬種,即被稱為斗牛犬。據說當時的斗牛犬種比我們今天知道的斗牛犬具有更大的攻擊性。根據此特征,我們大約可以判斷其祖先的品種,可能是公元前6世紀傳到英國的獒犬。
沙皮犬(SHAR PEI)
歷史:在中國漢朝時代的繪畫,可以看到近似沙皮犬的畫像,因此,沙皮犬的歷史來源可追溯到公元206年到220年。有人認為此犬系2000年前生長在中國北部及西藏地區的現以絕種的大型犬的后代。沙皮犬品種有一段時期面臨絕種的危險。1947年,中國犬稅大漲,許多沙皮犬的飼養著,因得不到豐厚的利潤,而停止飼養,使之數量減少。1970年,美國的飼養著為延續沙皮犬的品種而做了一定的努力。
西伯利亞雪橇犬(SIBERIAN HUSKY)
歷史:西伯利亞雪橇犬是東西伯利亞游牧民族伊奴特喬克治族飼養的犬種。一向擔任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