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乞英文名K.L.Rothey,現在武漢新東方學校任教。這位美國老頭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叫“路乞”,意思就是“路邊的乞丐”。路乞和志愿者所到之處,煙頭、廢紙等各種垃圾
10月29日,穿著綠圍裙的路乞又帶領上千名志愿者在武漢沿路撿垃圾。這并不是一次“做秀”,按這個美國老頭的說法應該是“錦繡”。他要和他的“哥們兒”一起“錦繡”武漢。行走中,一些行人也被他們感染。到市區辦事的郭婕,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撿垃圾的行列。她說:“我真后悔沒把女兒帶來受受教育。”
路乞認為,撿垃圾的乞丐做的是愛護環境的工作,是很高尚、很重要的工作。但乞丐并不是他的職業。退休前,他是一位法律工作者,現在的名片上印著“法學博士”。1984年他第一次因公來華,從此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先后來華50余次。去年9月他來到湖北省黃石市,與該市女書法家孟順波共結連理,定居中國。
居住在黃石期間,他走在路上看到垃圾就撿,讓夫人十分不解。路乞說:“我重視我的‘環境’。黃石是我的生活環境,我只是希望它更干凈、更美好。”
在黃石,已有數百名志愿者跟他一起,不定期地做著撿拾垃圾、宣傳環保的工作。路乞把它稱作“五意工程”(義務、意識、意志、意氣、毅力)。
路乞認為,環境問題不能僅靠撿垃圾解決,他更愛與市民交流,傳播愛護環境的意識。“太多人覺得環保根本‘沒關系’了!前幾天在黃石,一個人一邊說‘知道你的事情,見到你很高興’,一邊就隨手扔掉香煙盒來和我握手——他根本不理解我的行動的意義。我馬上把他的香煙盒撿了起來。另外,一些中國人的家里都是非常干凈的,可是一出家門幾步遠,就很臟了。這就不是衛生習慣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我要撿的不只是路面的垃圾,更是人心里的垃圾。”
報道說,路乞也許不懂“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等中國成語,卻用實際行動感動著他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