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銀行”看環保意識的養成
2006-03-14
一直以來,垃圾和包裝廢棄物是影響城市環保衛生的一大難題。然而在某社區里,卻見不到包裝廢棄物垃圾的影子,原來它們都被存進了該社區新設立的“垃圾銀行”。社區“垃圾銀行”由社區管理,將孩子們平時廢棄的飲料瓶、易拉罐等有價值的物品統一回收,并且為每個孩子辦理專門的“存折”,采用積分制,達到一定積分可換領學習用品。
社區成立“垃圾銀行”的做法令人稱贊。一方面,這確實是一個環保高招。環保是全社會的大事,但要落實到基層,落實到社會的每一分子,只有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才能取得實效。而社區是社會組織的一個基層性細胞,以社區為單位倡導環保,就抓住了環保的牛鼻子。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使孩子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和愛社會的文明美德。少年兒童正處在對社會認識啟蒙時期,正確的教育與引導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讓孩子們從小認識到環保的意義,感受到自己的責任,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通過“垃圾銀行”存儲個人美德。
更具積極意義的是,對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行為很重要,有助于培養孩子們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我做起,樹立文明新風尚。帶有獎學、助學性質的“環保銀行”,以學習用品取代金錢,不僅別出心裁,而且對培養孩子正確的義利觀大有裨益。獎學、助學,抓住了孩子的成長規律,把優美的環境還給社區,同時更把健康的心態留給孩子,無論對學生還是對社會,對現在還是對將來,都是積極、進步、向上、健康的。
學生撿垃圾,“銀行”給利息,在社區成立“垃圾銀行”,既凈化了社區內的環境衛生,又變廢為寶,為孩子提供了必要的學習用品,讓孩子們懂得勞動所得的道理,培養孩子們的環保和勤儉節約的公德意識,可謂一舉多得,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