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又一朵的白云,在機(jī)艙下面緩緩地移動,白云的間隙,除了綠色還是綠色———不用說,那便是真正的草原了。
機(jī)上廣播傳來空姐甜美的聲音:“各位乘客,本次航班即將在海拉爾機(jī)場降落……”呼倫貝爾大草原到了。
令我們瘋狂的綠色 從來沒想到,綠意盎然、氧氣飽和的大草原,竟也會令人窒息。路筆直地插向草原縱深處,像一條拉鏈,把這塊巨大的綠毯一分為二。汽車就是拉環(huán),在它“拉”過的地方,草原又重新嚴(yán)絲合縫起來。偶爾閃過的牛羊,像繡在綠毯上的圖案,沒有它們,千里一碧的綠,難免會讓人有單調(diào)之感。
漸漸地,隨著我們完全被草海淹沒,心開始癢癢起來———看著車外的美色,坐在車?yán)锔粞ドΠW的滋味,誰都不好受。終于,汽車在路邊停了下來。眼前的景色讓所有人都站住了,不敢向前邁一步———腳下的這片草地,竟撒滿了點點繁花,一直蔓延到天邊。這些叫不出名字的白色小精靈,在微風(fēng)中調(diào)皮地起舞,舞出萬千暗示……
不知誰第一個忍不住,以跳水般的姿勢,一頭栽了進(jìn)去;接著,第二個、第三個……每一個人的“下海”,都伴著幾聲尖叫。我們奔跑著、跳躍著、翻滾著,恣意擺出千奇百怪的姿勢,完全不顧導(dǎo)游的善意提醒:花草下會有牛羊糞便,小心“中鏢”。
瘋夠了,狂夠了,漸趨平靜,所有人幾乎都躡足悄聲地退出那草原,仿佛怕驚醒那些剛剛睡去的野花。回到車上,誰都不做聲。雖然知道明天、后天又將進(jìn)入別的草原,但這是第一次,畢竟最令人震撼,也最令人回味。這些從城里來的人,今天終于跟自己的一個夢重逢了。
這就是敖包 一個用石子壘起來的谷囤形土堆,上面插著樹枝,樹枝上掛滿五顏六色的布和紙做的旗。導(dǎo)游故意賣個關(guān)子說:“大家猜,這是什么?它跟一首非常有名的歌曲有關(guān)……”歌曲?我自詡對蒙古民歌還算有所了解,急忙在腦海中搜索起來,可搜了很久,也想不起來。
導(dǎo)游笑著說:“大家都聽過《敖包相會》吧?這就是敖包。”這就是敖包?我一直以為“敖包”是一種蒙古包呢。
“敖包”即是蒙古語“堆子”的意思,是蒙古人祭祀的圣地。現(xiàn)代祭敖包又增添了賽馬、摔跤、射箭等競技比賽項目以及歌舞表演。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動中互表愛慕之情,相約再見的時日,“敖包相會”即源于此。
敖包前面兩根長矛拱著一截原木,導(dǎo)游說這叫“圣木”,上面用蒙文和漢文注明,這是他們那里最大的敖包,“是眾生與天地通靈的圣地”。敖包四周是一碧無垠的牧場。草天相接的地方,密密麻麻的小灰點是羊群。那羊仿佛從天穹上下來,流落到草原上,再也不肯回天上去。羊群近處,靜靜地憩息著一長排蒙古包,蒙古包安在四個輪子上。牧民們住在蒙古包里,逐草走四方,整個草原都成了他們的家。蒙古包前有一串兩輪的勒勒車———牧民們稱之為“草上飛”的交通工具。手摸著勒勒車,想象它們在草原上縱橫飛奔的情景,真想立馬就上車嘗試一番。
忽聽一陣馬鈴聲響,放眼遠(yuǎn)望,但見幾十匹駿馬,在三位牧馬人的趕引下,正繞著金帳汗撒歡。馬上少年時而策馬狂奔,時而信馬由韁。在草原上縱馬馳騁,天地人融為一體,那滋味,肯定是連那些在都市里開“寶馬”的人也要艷羨的。
呼倫湖畔全魚宴 呼倫湖太大了。站在湖邊的沙灘上,看一望無際的湖面水天相接,驚濤拍岸,鴻雁飛翔,若不是岸上的蒙古包和淺草處的零星馬群,真讓人有回到大海邊的錯覺。
呼倫湖讓人陶醉的地方,在美景,更在美食。湖中盛產(chǎn)魚類30余種,有“水有多深,魚有多厚”之說。幸運(yùn)的我們,吃到了久負(fù)盛名的“呼倫湖全魚宴”。
來到草原這3天,美食以肉為主,特別是手扒肉,更是每頓正餐必上。然而,再美味的肉食,連吃3天,誰都會膩的。現(xiàn)在,吃到如此清嫩爽口的魚蝦,除了“太好吃了”、“太鮮美了”,我們好像再也找不出贊美的詞匯。主人不停地介紹,這是什么魚,這叫什么蝦,全是我們聽都沒聽過的名字。
呼倫湖是現(xiàn)在國內(nèi)難得一見的不受污染的淡水湖,主人開玩笑說,“湖水就是礦泉水”,在這樣湖水的滋養(yǎng)下,魚蝦的鮮美自不待言。
不好意思的是,第二天,魚蝦的名字我們都忘了。只是美名易忘,美味永記,過去多久,想起都會叫人魂縈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