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組織當天公布的首份《大氣中溫室氣體狀況》年度報告稱,全球范圍內(nèi)的監(jiān)測結果表明,到2004年年底,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濃度分別達到377.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1783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和318.6ppb。大氣中這3種溫室氣體濃度分別比工業(yè)化時代之前高出35%、155%和18%。
這份報告還援引有關研究結果說,由所有長期留存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所造成的輻射驅動效應,在1990年到2004年期間增強了20%。輻射驅動效應可導致大氣溫度上升。世界氣象組織說,自1750年工業(yè)化時代開始以來,各種溫室氣體的變化導致了大氣輻射驅動效應增強,而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這3種主要溫室氣體所起的作用,在所有溫室氣體中所占比例高達88%。
據(jù)悉,世界氣象組織已計劃今后每年發(fā)布大氣中溫室氣體狀況的年度報告。有關2005年大氣中溫室氣體狀況的年度報告預計于2006年11月發(fā)布。
(來源: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