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主題確定為“消費與環境”。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環保消費現象有哪些?作為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又如何保護環境呢?
一次性筷子又浪費又不衛生
【現象】11日,成都大石西路一家面館,店主同時準備了消過毒的竹筷和一次性筷子,但幾乎所有的客人都選用一次性筷子。記者發現,不管是餐館還是街邊小食攤,絕大多數都使用一次性筷子,但星級酒店和一些高檔餐館基本上見不到一次性筷子。
【聲音】據西南交通大學付教授介紹,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這是對森林的巨大破壞,并造成水資源流失。”付教授說,生產一次性筷子,主要使用二氧化硫、過氧化氫或次氯酸鈣(鈉)3種方式漂白,之后還需用大量的水蒸煮或沖洗,目前不少企業壓縮生產程序,不合格一次性筷子中殘留大量有害物質。他提醒消費者,為了健康和環保,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
汽車尾氣是污染大氣的兇手
【現象】汪女士是成都一家通信企業的總經理,其坐騎是一輛排氣量2.6的奧迪,這已是她更換的第5輛車了。汪女士不斷換車,排氣量也越換越大。供職于某媒體的姜先生在市郊買了新房后,打算購車。按他的想法,排氣量至少2.0才考慮,原因是要與新房相匹配。
【聲音】有關專家認為,汽車尾氣排放物,已成為污染大氣的罪魁,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借鑒一些國家“對購買大排量轎車課以重稅,對購買小排量汽車減稅甚至給予補貼”的做法,鼓勵購買小排氣量汽車,以減輕對大氣的污染。
以節約的原則開會
【現象】10日下午,成都一機關辦公室工作人員小鄧正在為下周將要召開的大會忙得不亦樂乎。“什么會議文件、交流材料、領導發言要印一大摞。不管有用沒用,人手一份。這些材料只印一面,還要用銅板紙或硬殼紙裝訂。”
【聲音】環保人士呼吁,單位應加強辦公用品管理,充分利用電腦辦公系統,減少紙質文件的印發;提倡雙面用紙,打印文字時大小合適就好;推廣使用非原生木漿制造的環保紙品;提倡用鋼筆書寫,減少鉛筆、圓珠筆和一次性簽字筆的使用量;一些會議如果可能就合并召開。
提倡教科書重復使用
【現象】每年的五六月,總能在大學校園里看到:即將畢業離校的師兄師姐把用過的書低價出售給師弟師妹。但是在中小學,學生學過的課本要么留在家里作紀念,大多統統當廢紙處理掉。把七八成新的課本賣了,不少學生和家長也覺得可惜,也有人考慮過把它們留給低年級的孩子,卻找不到合適的途徑。
【聲音】成都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的教科書越來越精美,價錢也不便宜。教科書重復使用,不僅可以降低教育成本,還可以節約資源,減少造紙業對環境的污染,也讓孩子從小養成愛護書本的好習慣,增強節約和環保意識。”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