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上星期在街上偶遇一位朋友,問起她為什么假期也不出門走走,她笑著說:“還不是放不下家里那兩個大活寶。”
她口中的活寶不是她的兒女,而是那兩只分別七歲和九歲的狗,多年前從街上抱回來的,她已經把它們當成了最親密的家人。
只要是居住于私人屋苑,就可以飼養寵物。每到黃昏,街心花園總會出現幾張熟悉的面孔,帶著他們的寵物出來和老友聚會,那些大大小小的狗,一看見“老朋友”就追趕歡叫起來,好不熱鬧。剩下一兩只老得走不動的,依偎在主人身邊,傾聽他們的細語聲。
以往覺得,養貓養狗是老人家退休后消遣依托的玩物,就像我爸爸退休后養了一只小狗,整個人都精神爽利,笑得合不攏嘴,安然度過了退休后的一大段“不適應期”。然而如今卻是越后生的人越喜歡飼養寵物。香港人平時生活節奏太快,年輕人為了事業,肯拼肯捱,十分忙碌,晚婚人士比比皆是,有的就算結了婚,也無暇顧及生兒育女,于是小兩口養貓、養狗,自得其樂,有空便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談談貓經、狗經,逍遙過我們這些整天聊兒女經的“師奶”。養寵物會上癮,有人一屋養九貓,比我樓上那家一個大男人和三只大狗共同生活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個養著三只狗的大男人鄰居,每天作息不改地早晚兩次遛狗,有時在電梯口遇上,他總是禮貌地拽著狗繩,讓我們先上。有時我亦見他抱著一只老狗上樓梯,仔細一看,那只老狗左腳有點瘸,一問才知十三歲了。唉,這世上真有對著老狗不離不棄的深情男子,不明白他怎么不用這份深情來守一段愛情。
那天又在寵物店門口偶遇,他還是手抱那只棕毛的大狗,聽說它得了“老人病”,每個月針藥費亦不少,久病纏身,獸醫建議安樂死,但是主人仍舊伴隨終老,誰說人畜之情不為所動?
“還是它們最可靠。”這句話出自于我的另一位朋友,他養寵物的經歷才叫傳奇。數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聽醫囑天天跑步。無女無兒,親戚也不愿照料他,于是養只寵物狗天天陪跑。風雨不改,天天鍛煉,他身形消瘦了,臉色紅潤了,健康亦有好轉。從此晚上也不應酬了,專心回家陪它,后來竟突發奇想,開起了“狗場”。那天在大埔(香港近郊)開幕時,拖“兒”帶“女”的人還真不少呢!
香港養寵物的人多很和善,無論是主人還是家傭牽著狗兒上街時,手中總拿著一卷報紙,打算隨時為它們清理污物。街邊也三、五、十步就設有一個狗狗專用垃圾箱,空曠處更有一兩處沙地,為它們提供方便,這一點政府也是想得頗周到。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懂得關心動物的人,肯定亦是個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戀愛中的人們,不妨也由這一點來給未來的他(她)打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