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鵝喉羚倒斃雪野。
溫暖樂園變成冰天雪國
2月,準噶爾盆地南部,零下20℃。20多只饑腸轆轆的鵝喉羚正慢慢地徘徊,它們一邊警覺地張望著,一邊用纖細的蹄尖敲開覆蓋著薄冰的雪層尋找食物,幾只幼羚因饑寒瑟瑟發抖。這群鵝喉羚在幾個月前從盆地北部艱難遷徙到此,沒想到風雪和低溫追隨而至,將牧草封蓋在茫茫白色之下。體弱和年幼的鵝喉羚已相繼死去。
位于準噶爾盆地的新疆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面積有1.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10多個香港的面積,是我國最大的有蹄類野生動物保護區,是荒漠野生動物的天堂。在保護區里繁衍生息著鵝喉羚、蒙古野驢、普氏野馬和盤羊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1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保護區溫暖的東南部一直是動物越冬的樂園,往年降雪很少,氣溫適宜。但今年,這里卻是冰天雪地。
負責管理這個區域的是卡拉麥里保護區昌吉站。馬新平站長介紹說:“1月以來,這里連降了三場大雪,降雪量在10厘米以上,氣溫最低達零下41℃,并伴有6至8級大風。積雪掩埋了牧草,靠嗅覺尋找食物的野生動物聞不到牧草的氣息,無法覓食。我們在五彩灣周圍15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發現了101只死亡的鵝喉羚,連體形較大的蒙古野驢有的也死去了。”
孤獨的鵝喉羚正在尋找雪蓋下的牧草。
一條便道附近,一只瘦骨嶙峋的鵝喉羚倒斃路邊,其身體尚有余溫,蹄尖因刨雪已被磨爛。不遠處,一只被凍死的六、七個月大的幼羚的尾部、內臟和眼睛被啃食一空,周圍滿是狼的腳印。保護站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天氣太冷,鵝喉羚的尸體很快就凍僵了;狼啃不動了,只能挑軟的部位吃。”
被凍死的幼羚的部分身體和內臟已被狼啃食掉。
新疆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辦公室主任王政根估計,因這段時間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天氣寒冷、積雪厚,由于氣溫低和采食困難死亡的野生動物不下500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