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會議對國際森林問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林業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曲桂林,請他對本次會議的結果、原因與意義進行解讀。
經過兩周的艱苦談判后,聯合國森林論壇第六次會議在最后一天——2月24日午夜,終于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意在2007年舉行的第七次會議談判和通過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森林文書。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森林文書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林業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曲桂林告訴記者,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文書是繼續推動國際森林安排的選擇,是通向未來國際森林文書的橋梁。
曲桂林說,各國在討論中首先在名稱上就產生分歧。歐盟堅持使用自愿文書,巴西和墨西哥堅持使用國際森林諒解,部分國家建議使用主席案文中的自愿規程。澳大利亞等國家認為自愿規程主要側重技術,屬技術文件,而國際森林安排重點是政治安排,強調政治意愿和承諾,建議使用自愿文書。
最后在瑞士的建議下,為推動談判走出僵局,主席請各國提交自愿文書要素建議。歐盟、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和非洲集團提交建議。但由于建議分歧很大,無法談判。根據部分國家的建議,由會議主席根據各國的建議,提出主席案文。在會議的最后一天,會議主席團建議將自愿文書改為“不具法律約束力文書”。
此外,大會還就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森林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提高森林保護區及其他可持續經營森林面積、增加政府對林業的投入等全球林業發展目標達成了一致。
曲桂林認為,聯合國森林論壇的存在和加強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這一機構的存在已經推動了森林經營、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加強聯合國森林論壇是避免林業行業進一步被肢解的有效途徑。他也代表中國代表團在大會上呼吁會議堅持國家主權和國際義務相統一、發展權和國家行動相統一、共同發展與有區別的責任相統一、國際合作與自我發展相統一的原則。
合作的態度與靈活的談判方式促成了大會的成功
曲桂林告訴記者,此次會議是決定聯合國森林論壇和未來國際森林文書走向的關鍵性會議。他說,盡管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內部和發展中國家內部就一些關鍵問題存在分歧,但總體上表示出一定的靈活性和合作的態度。美國和巴西表現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改變反對形成任何國際文書的立場。非洲集團雖然改變第五次會議上堅決支持形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立場,但不反對商談自愿文書。歐盟改變了堅決推動具有法律約束力國際文書的一貫作法,采取務實的態度,推動商談自愿文書。多數發展中國家對商談國際森林文書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和合作態度,中間力量增加。
中國代表團:
韜光養晦 有所作為
作為一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生態建設卓有成效的國家,曲桂林告訴記者,中國代表團堅持積極參與談判。在資金、能力建設和技術轉讓機制問題上,支持發展中國家立場;在技術問題上,積極參與,態度靈活;在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
他說,在主權和責任問題上,堅持國家使用森林資源的主權原則和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關于非法采伐問題,堅持“國家政府對森林資源管理的主導作用,應加強國家林業立法和執法,從源頭上管好森林”的立場;關于全球環境效益補償機制問題,同印度、非洲集團和亞馬孫集團等一起反對在決議中引入不加修飾的環境效益補償機制。
曲桂林告訴記者,他多次參加主席團召集的小范圍磋商,闡述我國立場,積極發揮了林業大國的影響力,并就會議談判的有關問題保持同聯合國森林論壇執行主任以及會議主席和聯合主席的交流。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