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最初的生命體在水(海)中誕生。假如三十多億年前地球上沒有水,那么一切生命都無法存在。
水不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而且是生命結構的基本構體。就人類而言,構成我們身體的組成部分大致如下:蛋白質占17%,脂肪14%,碳水化合物1.5%,鈣等礦物質6%,剩下的61.5%為水,也就是說,體重的2/3為水,嬰兒則含水量更高,約占80%。就生理來說,人體各部組織,也大都由水來支持,人體器官組織的含水量大致如下:血液83%,肌肉76%,肺、心臟80%,腎83%,肝68%,腦75%,就連骨骼也含水22%。人體可以說由水形成,生命活動甚至可以說以水為中心而進行,一旦缺水,生命必然結束
俗話說:“人能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缺水”。據生理學研究,一般人不吃食物,大約可存活4周,甚至二個半月,但如果滴水不進,在常溫下只能忍受3天左右,若在炎熱的夏季,恐怕一天也難捱。
“水是生命之源”,是每個人都會講的口頭禪,但真正懂得其含義的人大概不多;“水是生命的根本”,大概也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常識,但真正能領悟水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性的人,大概也不多。無怪乎有人稱水是“被遺忘的營養素!”
水與新陳代謝維持人體的存在,保持生命的活力,依靠的是新陳代謝過程。
當我們吃進食物后,將它消化、吸收時,就有個加水分解的過程,這時必須要消耗一些水分。人體其他器官組織維持其正常的代謝功能,都要排泄一些廢物,當然也都要靠水來攜帶廢物。所以要每天攝取適量水分,使整個新陳代謝流程保持順暢。
那么,日均需水量是多少呢?以補充的水分與流失的水分保持平衡為宜。人體流失水分的主要器官(也即需水的主要器官):
腎:成人日均排尿1—1.5L,嬰兒500mL左右。
肺:成人250—350mL水分由肺排出。
腸:成人大便中含75%水分,隨大便排出之水分,每天約100—200mL。
皮膚:出汗會流失大量水分。經由皮膚流失的水分約500mL(成人)。
消化分泌:包括胰液、胃液、唾液、腸液,總量為成人每天約“流失”8L,但它大半又被腸壁吸收回去。但若有某種因素妨礙這種“再呼吸”作用,則會損失大量細胞內液而導致嚴重脫水。
由每日水分流失的狀況,可推算出人體至少日均需補充1800mL水,扣除食物及食物氧化所產生的水分約1000mL左右,平均需補充約1000mL的水。若流失的水分達到體重的15—20%,生理機能便會停止進行而死亡
【來源:www.star99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