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過去因為人口增長和資源匱乏等問題,曾發生了“人鳥爭食”的情況。省環保局和美國國際鶴類基金會利用小額貸款等方式資助草海附近1700多名貧困人口,通過政策幫扶和技術指導,讓這些貧困戶過上了溫飽的生活。草海逐步走出了貧困和環境破壞的惡性循環,成為了國際環保合作的成功典范。 目前,我省在自然生態、污染防治、城市環境規劃、環境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環境能力建設等眾多領域都開展了國際環保合作項目,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省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運作的國際合作項目達到30余個,投入資金近18億元。 貴陽中日環境合作示范城市項目第一批項目實施6年后,日方向貴州水泥廠、貴陽鋼廠等4家企業提供了85.87億日元貸款進行技術改造。貴州水泥廠修建了新的生產線和治污設施,并安裝了粉塵自動監測系統。項目建成后全廠每年粉塵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了95.92%和85.74%,使貴陽空氣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目前已得到日方獲準的121.4億日元貸款的第二批貴陽市水污染治理也正在完善相關手續。 此外,省環保局還與加拿大、美國等國開展了“中加氣候變化地方宣教能力建設研討會”、“中美環境法制培訓”、“中加氣候變化合作項目貴陽實驗小學項目”等活動,加強了貴州在環境教育上與國家的接軌;引進國際基金在丹寨、冊亨等邊遠山區修建了數所環保希望小學;瑞典國際開發署援助畢節礦區、冶煉區生態恢復項目開始啟動;省環科院引進日本生物技術建立了湖泊富營養化控制技術示范基地;美國美孚中國環境教育基金會在羅甸、晴隆等邊遠地區開展了環境教育項目。 為加大與國外的合作與交流,我省專門成立了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中心,推進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參與環保、扶貧等方面的合作。目前我省已經與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個政府和民間組織建立了環境保護合作關系。
稿件來源:金黔在線—貴州日報 作者:羅開林 王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