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關注環保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來自民間的力量越來越強。2005年,就在我們身邊涌現出來了許許多多以環保為己任的普通百姓,就是這些平凡的人在他們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讓人感動的、讓人欽佩的事情。 |
“民間環保大使” 田桂榮 |
[心聲]:“要想治污,要想保護環境,就要付出代價...。我知道這很難,但我決不退縮。” |
{評說}田桂榮為環保忙忙碌碌,從收廢電池,到河流污染狀況調查、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今年她又以環保理念和承諾競選村委會主任成功,雖然在環保上她也是經驗豐富,名聲在外,但所面臨的困難仍然不少,為了實現許下讓“村民有一個新鮮干凈的生活環境”的承諾,為了這個“生態夢”夢想成真,她還在努力著。
<草根記錄>有關人士認為,素有“民間環保大使”之稱的田桂榮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并被寄予治污重任,表明了公眾對民間環保力量的期待和重視。 |
鏈接 |
環保明星田桂榮:治污最大阻力是地方保護主義 |
出任房地產公司代言人 "民間環保大使"惹爭議 |
|
|
署名:“農民陳法慶” |
[心聲]:“雖是單槍匹馬,但也堅信,吾道不孤;雖是一己之力,也會像杠桿一樣,發揮自己的作用。” |
{評說}:一個農民一年拿出39萬元自費做廣告,廣告內容卻與自己的利益毫無關系,許多人總是不理解,認為他在管“閑事”,而且為了這個離農民似乎得很遠的環保很不值得。然而,陳法慶卻不這么想。在他看來,作為農民,更應該關心環保。而且要把這樣的“閑事”管到底。
<草根記錄>陳法慶說,強調農民,一是實事求是,自己確實就是一個普通農民;二是想改變人們的偏見,不要一說農民,就認為是目光短淺、自顧自;再有,個人出錢做環保公益廣告、單槍匹馬投身環保事業,本身就很引人矚目,更何況是一個普通農民來承擔的。希望由此對其他人、對政府部門產生更大震動。 |
鏈接 |
一個農民的"閑事":四次自費刊登環保公益廣告 |
|
|
環保“狂人” 王自新 |
[心聲]:“我就是現代的唐吉訶德,舉著長矛沖刺。” |
{評說}“狂人”王自新狂在哪里?傾家蕩產投入廢電池回收,此舉可謂“狂”。在當今大多數人都在追逐眼前利潤的社會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也正是這股“狂”勁兒成就了我國第一個,目前也是唯一的一個廢舊電池處理廠。今年,狂人又在招兵買馬,組建自己的團隊,續寫今后的關于環保的“狂人日記”。
<草根記錄>王自新在北京建立起了幾百個廢舊電池回收點,建立了廢舊電池回收電話,以至于記者把電話一打到北京市環保局,人家立即就把王自新的電池回收熱線電話告訴記者。王自新對記者說,為了對后人負責,他要在廢舊電池的產業化上做一番事業,為此現在已經把自己的幾百萬財產全部投入進去。他說,只有建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鏈,才能把這個事業進行下去。 |
鏈接 |
環保狂人:現代版唐吉訶德“廢電池”王自新 |
"環保狂人"張榜"招兵馬" 王自新為收廢電池組隊 |
環保志士為探索廢電池回收產業化傾家蕩產 |
|
|
“熊貓爸爸” 潘文石 |
[心聲]:“大熊貓需要生活在自己的自由王國里,而這個自由王國越來越受到人類的侵擾。” |
{評說}杰克·倫敦的作品——《野性的呼喚》,使他與野外生活、以致后來從事熊貓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13年的堅守后,潘文石記錄大熊貓“虎子”從出生到成長的歷程,記錄了生命頑強不息的精神,今年《熊貓虎子》的誕生似乎也成為對小時鐘情作品的一種呼應。他是名副其實的“熊貓爸爸”。
<草根記錄>13年間,潘文石90%的時間都放在秦嶺,帶領學生們對大熊貓的行為特征、生活環境、生存壓力和危機、種群遺傳組成等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
|
鏈接 |
秦嶺13年尋蹤大熊貓 北大教授成“熊貓爸爸” |
“熊貓爸爸”潘文石出書 借此呼吁保護野生動物 |
|
|
“捕蠅王” 胡錫林 |
[心聲]:“我把捕殺的蒼蠅曬干,現在足足有40公斤,按照1公斤20萬只,也足有800萬只了。我想申報世界吉尼斯,成為捕蠅大王。” |
{評說}一個成功的商人,因為一次商業合作的夭折,跟蒼蠅成了死對頭,要與蒼蠅“死磕”。自此,生意交給家人,自己卻專心研究起如何滅蠅。如今行走神州,所到之處以滅蠅為己任,成果豐碩,可稱王者了。
<草根記錄>胡錫林出資30萬元組建義務捕蠅隊,并開通純公益捕蠅熱線。今年4月10日,他再次出資10萬元,推出國內首個以個人名義設立的“環保滅害獎”。浙江余姚市同興牧場場長應如朗因滅除個體重量累計達4350克的蒼蠅,從胡錫林處獲得960元獎金。這是胡錫林面向全國設立“環保滅害獎”以來頒發的首筆獎金。 |
鏈接 |
“捕蠅王”熱心公益 “環保滅害獎”頒首筆獎金 |
“捕蠅王”昨來寧抓蠅 胡錫林環保滅害行至南京 |
"捕蠅王"開辟新戰場 欲來滬亞洲最大垃圾場 |
浙江“捕蠅王”進京施展絕活 |
|
|
斗士 韋東英 |
[心聲]:“這個事你不做我不做,環境就這樣污染下去,世界上不要說動物,人都要絕種了。” |
{評說}巾幗不讓須眉,“誰說女子不如男”來形容她再貼切不過了,甚至她的舉動可以說更勝須眉。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嘲諷,韋東英,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承擔起了一般人不愿意、甚至是不敢觸碰的責任。她的勇氣令人欽佩,在她眼中污染是不能溜走的。永不妥協、永不放棄的品質在她拿起相機,毫不猶豫的對準污染的時刻,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了。
<草根記錄>一個普通農婦能夠堅持兩年收集污染材料,并且不畏恐嚇和利誘,勇敢地進行監督和舉報,她的行為無疑值得人們尊敬,她的環保意識也讓人深深欽佩。在感動之余不禁感慨,她的行為令一些環保意識缺乏者蒙羞。 |
鏈接 |
永不妥協:村婦2年堅持收集污水 舉報排污企業 |
永不放棄的韋東英 環保官員應該汗顏 |
|
|
可可西里志愿者 楊欣 |
[心聲]:“可能你不能從中收獲金錢,但獲得的快樂卻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
{評說}他是可可西里志愿者的組織者,在他的牽頭下,已經有了一只300人的“高質量”的隊伍,而且還有一些“鐵桿”志愿者。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保護藏羚羊。楊欣,可可西里志愿者的牽頭人,他和志愿者們十年磨一劍,用親身經歷打造了《親歷可可西里十年———志愿者講述》,講述可可西里,講述藏羚羊,講述那些艱苦,但卻是用金錢無法換來的快樂。
<草根記錄>“最擔心的就是偷獵者趕出去了,旅游者進來了。一方面會對當地環境造成破壞,另一方面,當地的神秘、藏羚羊的奇缺會刺激人們消費的熱情。要知道,讓一個人生存下來很容易,但人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 |
鏈接 |
可可西里的志愿者 |
義賣《親歷可可西里》收入用于再建自然保護站 |
你能把車停下等一小時嗎 藏羚羊要過青藏線 |
|
|
環保網站“CEO” 任藝 |
[心聲]:“無論是小朋友還是大人都應該樹立起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 |
{評說}環保不分年齡,當其他小學生還在盡情享受童年的歡樂時,任藝,同樣是一名小學生,已經實施了多項有關環保的活動,創建環保網站,開設綠色銀行,向“兩會”倡議設立“兒童環保節”,這些活動搞得有聲有色,不得不讓大人們也佩服她“人小鬼大”。
<草根記錄>“我們建議設立‘兒童環保節’,宣傳發動更多的小伙伴們加入到環保的行列中來。”在任藝和她的同學們的努力之下,全國的小朋友們紛紛響應。23萬個簽名———任藝把這份沉甸甸的倡議書和簽名冊送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宣武區區委書記唐大生的手里。
|
鏈接 |
小女孩要做大事業 建網站征集簽名力促環保 |
|
|
“愚翁” 石述柱 |
[心聲]:“豁出一輩子,干好一件事” |
{評說}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翁治沙。石述柱19歲開始治沙,50年過去了,他帶領村民植樹,換來的是處處綠樹、青草和田地。曾經風沙肆虐的村莊出現了一片綠洲。如今已近古稀之年,他還活躍在治沙一線,義無反顧實踐著自己樸素的誓言:“豁出一輩子,干好一件事”。
<草根記錄>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到年屆古稀的老人,石述柱為治沙造林整整奮斗了半個世紀。用他的生命,染綠了一片荒漠,豐滿了一方土地。他和鄉親們,在風沙泛濫過的村子外圍,營造了一條長9公里、寬2.5公里的綠色屏障。將昔日風大沙多的逃荒村,建成了今天林茂糧豐的小康村。 |
鏈接 |
用生命染綠荒漠的拓荒牛 |
“沙海愚公”石述柱 |
石述柱植樹造林:四十年的執著 |
|
|
義廚 張興國 |
[心聲]:“跟野生動物綁在一塊,它慘,我就慘,它好,我就好。” |
{評說}特級廚師卻離職40次之多,常常為生計而奔波。為什么一個身懷廚藝的廚師會失業?甚至到了天天為了糊口忙碌的地步。張興國面臨的窘境,源于他拒絕烹飪野味。在生存技能與對“野味”心存的道義發生矛盾的時候,張興國作出的選擇實在令人佩服。
<草根記錄>看看這一連串的數字,13年來因為拒絕烹飪野生動物,先后12次被解雇,28次主動辭職。他連續工作最長不足3個月,最短兩天。
|
鏈接 |
拒烹野味離職40次的特級廚師 |
中國經濟時報:誰讓國家特級廚師40次跳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