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科爾沁沙地“沙漠怪柳”由于自然環境及人為的破壞,有林面積在逐步縮小,現已瀕臨絕跡。
形態怪異的“沙漠怪柳”。
“沙漠怪柳”生長在內蒙古自治區奈曼旗境內教來河兩岸的沙地之中,因其形態怪異,故有“怪柳”之稱,為科爾沁沙地一特有景觀。
生長在內蒙古自治區奈曼旗境內教來河兩岸的沙地之中,形態怪異的“沙漠怪柳”。
怪柳形態或扭曲痙攣作掙扎之態,或倚地鈄立作臥睡之姿;有的孑然獨處,遵干直刺浩瀚蒼穹;有的三五成群,弱枝俯首茫茫大漠。或人、或善,隨觀賞者之想像而形成。靜寂之中,給人以一種空靈之感。據說“怪柳”之“怪”,在我國其它地區尚沒有發現。
“沙漠怪柳”
據考證,“沙漠怪柳”是因1949年和1962年教來河兩次洪水而形成的。過去它的分布區域約有350萬畝,有林面積150萬畝,但由于長期人為砍伐和自然生長環境的破壞,目前不足10萬畝,已達到瀕臨絕跡的邊緣。盡管當地政府出臺了一些保護措施,嚴禁砍伐并小面積封育,但要扭轉現狀還要做長期而艱苦的努力。
奈曼旗境內教來河兩岸的沙地之中,形態怪異的“沙漠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