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用敬畏大自然”,其本質就是“人類中心主義”。但對于科學主義者而言,仍將人類中心主義奉為真理,并說道,“人不為人,又為誰?”按照這個邏輯,個人主義也是正確的,“我不為我,又為誰?”民族主義者也是正確的,“日本人不為日本人,又為誰?”小泉是日本人,他參拜靖國神社也是合理的。日本人為什么就不能參拜為日本而戰死的軍人呢?
為什么人類中心主義就是錯誤的呢?
對人而言,個人、國家、人類和生物圈是組成生物圈的四個層次。人的自然本性是自私的,本人、祖國、人類和生物圈中,人最關心的是自己,其次是祖國,再次是人類,最后是生物圈。
但是,如果人人都為自己而損害國家,為國家而損害人類,為人類而損害生物圈的話,這樣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這樣的人類是沒有光明的;這樣的生物圈是未來堪憂的。部分只為部分而損害整體是可怕的,就好比是癌細胞貪婪地吸收人體的營養而增殖,它最終因人的死亡而死亡一樣。
為了協調這種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倫理道德就產生了。倫理道德倡導的舍已為人的精神有效地阻止了人類過份自私帶來的負面效應。
為什么要倡導這種舍部分而為全體的精神呢?因為,沒有部分整體還可以存活,而沒有整體,部分將無法存活。正如我們常說的,“沒國哪有家”,在日本侵占中國的抗戰時期,生活在敵占區的中國人是深深懂得這句話的含義的。同樣,沒有人類又哪有國家呢?冷戰時期,人們就是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核大戰最終沒有爆發。同理,沒有生物圈又哪兒有人類?佛教有句名言:“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能不干涸”,同樣,一個人只有為國家、為人類甚至是整個生命世界而奮斗才會不朽。
部分為整體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我們的白細胞在我們的身體受到細菌入侵時,常常吞噬大量的細菌而死亡,為機體的健康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同樣,人類也應該為生物圈的生態平衡而盡自已應盡的義務。沒有生物圈,人類無法存活。
現在的科學技術已十分發達:我們能生產最復雜的CPU,但我們不能生產一粒糧食;我們可以進行最復雜的運算,但我們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我們可以登上月球,但我們不能保持水土;我們可以遠隔重洋進行信息交流,但我們不能人工栽培冬蟲夏草……我們不僅是地球的產兒,也是地球的居民,現在是,以后還必將是。我們無法離開生物圈,如同腦細胞無法離開人體。
《道德經》中說:“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人類中心主義口口聲聲所說的“人要為人”,其實是害人。反對人類中心主義,不僅不是反人類,而且是對人類長遠利益高度負責的大智慧,是“外其身而身存”。如同開明的君主減賦減稅,不是損害統治階級的利益,而是為了他的江山久長一樣。
如果我們宣揚那種對大自然不敬畏的“大無畏”精神,宣揚那種“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對自然的態度,只會使人類更加肆無忌憚的破壞自然、掠奪資源,最終的結果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種絕滅、水源污染等等環境災難,最終,使人類無可耕之田、無可飲之水、無可燃之油、無立錐之地。
如同物質上的,地心說、日心說是錯誤的一樣,宇宙本無中心。在精神上,人類中心說也是錯誤的,生物圈沒有中心。就連那最原始、最低等的細菌作為分解者在生物圈中都是不缺少的。何況植物和動物呢?所以,佛家講“眾生平等”,《莊子》中的“齊物論”也是論述的這一個道理。
因此,在倫理上,倡導一種犧牲部分為整體的思想。我們紀念抗日英雄,因為他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同樣贊揚日本和德國的反法西斯人士,因為當法西斯的極端民族主義危害整個人類的和平的時侯,他們犧牲了祖國利益而為了人類的利益。我們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因為他的“愛國之舉”其實是“反人類”之舉。
同樣,為了所謂的人類的利益而損害生物圈的作法是我們所反對的。因此,“動物權益”仍需要維護,“大地倫理”和“生態倫理”在環境日益被破壞的今天,意義尤為深重。人類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其它生命和非生命也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對生物圈中非人類成份的傷害,最終會簡接的傷害我們自己。生物圈本身就是一個大生命,人類如果算這個生命的大腦的話,你酗酒抽煙,損害肝肺,遲早有一天要算到你大腦的頭上。
維護動物權益其實是維護人類的權益,愛護大自然其實是愛護人類自己,敬畏大自然其實是敬畏我們心中的道德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