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學生們剛剛開學之際,國際兒童慈善機構救助兒童會在網絡上發布一部公益動畫短片,呼吁關注殘障兒童普通學校入學難的問題,希望通過這部動畫片普及全納教育理念,幫助更多的殘障兒童實現享有融合式教育的權利。
動畫片《我也要上學》講述了一個有智力障礙的孩子阿智,在學校、老師、家長的支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我也要上學”的夢想,并最終獲得老師、同學們接納的故事。據救助兒童會全納教育項目負責人王星星女士介紹:在中國,在校的殘障兒童中能接受全納教育的比例僅為51.8%,這還不包括未能上學的孩子,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達到了90%左右,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這個比例也已經達到了70%,但在中國依然有很多學校、老師甚至是家長對于殘障兒童進入普通學校持有異議,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部動畫片,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全納教育,關注殘障兒童,雖然他們與我們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接受教育的權利都一樣!
全納教育是 1994 年 6 月 10 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通過的一項宣言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全納教育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理念。
救助兒童會在中國主要幫助殘障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就讀,幾年來,救助兒童會已在四川、云南、新疆等地方建立多個縣級全納教育支持體系,數百名兒童走入普通學校,與正常孩子一起快樂成長。今年5月著名影視演員梅婷女士應邀擔任“救助兒童會全納教育傳播大使”,梅婷女士還在本部動畫片配音,呼吁更多的人關注全納教育,幫助殘障兒童。
新聞背景綜述
從 1988 年開始,救助兒童會先后在安徽、云南、四川等地區實施針對殘障兒童的教育項目。2009 年 12 月起,在歐盟的資助下,救助兒童會在四川和云南的 4 個縣實施了第一期全納教育項目,提高項目地區殘疾兒童入學率和教育質量,項目已于 2012 年結束。 2012 年 7 月,在瑞典宜家基金會的資助下,救助兒童會啟動第二期全納教育項目,為期三年。
第二期全納教育項目的主要工作包括:
1.在項目地區(四川、云南、新疆)建立縣級全納教育支持體系;
2.支持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執行殘障人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國內學術研究;
3.通過培訓推動國內高等師范院校開設與全納教育相關的課程;
4.提高公眾對殘障人士平等受教育權的認識。
目前第二期項目已經進行到第 3年,各項工作都進展順利,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