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即將步入人生新階段的你!這是一個充滿期待的夏天,好奇的目光同熾烈的渴望交織,你們所到之處,生機盎然,希望盛開。
作為一個經歷完4年大學生活的“過來人”,我想,等待你們的,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大學對我們的影響和塑造是無形的,身處其中時也許感受不到變化,當你4年后走出校園時,將帶有深深的烙印。
在擁抱不確定性中,變得沉著淡定、自信從容
人們常說,我們正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僅是大變局,社會似乎還正在加速演進。社交媒體上,刷屏的新聞都可能是載入史冊的,我們似乎總是在“見證歷史”。
“你有你的規劃,這世界另有計劃。”世界在快速變化,我們也將在大學中迎接各種新的挑戰,不要害怕人生的不確定性,沉著淡定面對它吧。
一方面,當學習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我們更需要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探索屬于自己的前進方向。大學生活有著各式各樣的精彩紛呈,也有著更為多元的價值實現路徑。我想,我們可以在不斷嘗試中,在前人經驗中,在實踐試煉中,逐漸明晰自己的長遠規劃和階段性目標,時刻引導我們校準方向,向著更遠處的理想努力。
另一方面,當前,求快心理不斷蔓延,也許我們會不自覺地有些浮躁心態。然而,現實生活啟示我們,“欲速則不達”。面對挑戰,面對種種不確定性,自信從容,更多來自精神世界的富足,來自對“道”“理”的感悟很重要,這便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嘗試學會總結。不僅是學業上,更是對大學生活的每個階段定期歸納,及時找出問題、調整方向。試著提煉自己的方法論,不斷在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試煉之,校準之,完善之。思考、總結、歸納、抽象的過程,也將見證我們在困頓中長大,在挑戰中自我更新。
成為一個“能處”的人
與高中生活相比,大學一個很突出的關鍵詞便是人際交往。在大學,你將收獲天南海北的新朋友,你將結識更多性格迥異的鮮活個體,遇見有趣的人,甚至是遇見攜手同行一生的摯友。
很多時候,我們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他的成績高低,他的能力如何似乎并不重要,更重要的一點,是他相處起來是否讓人舒服。而相處舒服的背后,是一個人的真誠、友善、親和力。這,也許是大學生活人際交往的不二法則。
剛上大學的我,還比較內向,和新朋友接觸時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常常疏忽了對方的感受。回想起來,我想,我們可以試著擴展自我邊界,試著學會感同身受,試著給予別人溫柔與善意,試著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替他人考慮。請相信,真誠待人的人總是能收獲真誠,即便有一些不自信,我們也可以在真誠相待中逐漸打開自己。
另一個話題,是如何面對自我與集體。即將走入大學的你,或許帶著一份赤手空拳的天真桀驁,或許飽含變得更優秀的滿滿期許。在新的班集體,在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學生社團,在校園志愿服務初體驗,我們會不斷在集體生活中收獲感動與成長,在集體榮譽感中積蓄著自己的能量。
要努力成為“團體冠軍的主力隊員”,這是我讀書期間印象尤為深刻的一句話。獨行快,眾行遠。我們不僅要“以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的標準不斷追求自己的進步,讓自己變成更加優秀的人,也需要為自己身處的集體作出應有的、更大的貢獻,成為塑造集體凝聚力中的一分子。比如,當個人的事情安排與班級活動沖突時,盡可能協調時間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而不是抱著“也不缺我一個”的心態默然處之;當社團工作中,有同學跟不上節奏時,放下“事不關己”的想法,試著主動去幫一把,補好位;當你在小組作業中,意識到大家存在的問題時,嘗試去了解大家的想法,探討解決問題,向著更好的呈現努力……
我們時常討論“小我”之于“大我”的關系。每一次與人相處,與集體同行,其實都是一次很好的試驗機會,我們也終將在一群人的快速奔跑中,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在新的環境中腳踏實地、健康成長
大學生活很精彩,也有很多未曾面對過的壓力和考驗。嘗試繼續保持相對規律的作息,讓自己始終有足夠精力,滿血面對新的挑戰。當然,盡早掌握獨立生活的技能,也能讓我們更好地擁抱精彩。
讓我們聊一聊學習。特別是在本科時期,你所接觸到的各個基礎學科的邏輯思維框架,會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你未來的思維模型。這個并不復雜的道理,似乎在大學階段初期我們難以很清楚地認識到。
對知識多做一些深度思考,對理論多一層深入理解,僅僅為了考試而記憶知識點,考前突擊知識點,也許有可能在大學里考到不錯的分數,但實際是浪費了真正學習的機會。
回過頭來發現,學習、研究的過程,也許正是在培養自身在其他領域可遷移的能力——理性思考,提出有價值且有意思的問題,以科學性、系統化的方法探索,并得到邏輯自洽且相對可靠的答案。
“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身處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常感覺有一種迫切的本領恐慌——知識不夠、眼界不寬、能力不強,必定耽誤事。課堂上的筆記終將褪色,書本中的知識一不留神就會忘卻,但大學教會了我一些更長久的道理,一定要珍惜光陰,如饑似渴學習,一刻不停提高。
在我的大學時光里,圖書館見證了最多的踏實努力。回想起成百上千個閉館音樂響起的時刻,我抬起頭,周圍皆是專注的目光。在我們學校圖書館大廳,12個字鐫刻于橫梁之上——圖書館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這句話出自錢學森學長。他在求學期間,用業余時間把校區圖書館里所有航空方面的書都讀完。“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專注于自己認定的目標,不受外界的雜音干擾,踏實努力,不辜負時光,時光也不會辜負努力的我們。
與其說是建議,更多的是對自己大學成長過程的反思。“從你們踏進校園的第一天開始,你們的未來就與這個校園緊密聯系在一起了”。祝福親愛的學弟學妹們,去體驗,去創造,去書寫屬于你們的精彩篇章。
(文章由中青校媒征集)
舒天楚(上海交通大學)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7月19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