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賣雞歸來的夫妻倆行走在鄉間的小路。兩人進城一趟,往返需要六七個小時
雷玉蘭失去了直立行走的能力,兩塊手握的竹板是她的行走工具
房里有一臺縫紉機,雷玉蘭說,以前還有力氣使用,后來摔傷了腳后它也閑置了
夫妻倆在村里人緣不錯,時常能得到村民的幫助。鄰居們常常搬了凳子坐在雷玉蘭家門口聊天
東南網12月11日報道 63歲的丁子才,天生聾啞,無法言語也幾乎聽不見聲音,60歲的雷玉蘭,兒時因小兒麻痹癥再也無法直立行走。
在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一都村東山村,這對夫妻一起相濡以沫走過了37個年頭。
由于兩人特殊的身體狀況,他們的一切日常生活和外出勞作都必須配合完成,只有將對方帶在身邊,他們才會安心。兒子在福州城里工作,夫妻倆平時除了在屋后的幾畝地種點吃的自給自足,就靠一輛由丁子才親自制作的板車拉一些東西去鎮上賣,補貼家用。鄉野阡陌間,他和她經常只有不到1米的距離,丁子才在前,負責拉著車上的雷玉蘭和貨物,雷玉蘭負責將貨物交易賣出。即使板車需要裝滿滿一車貨物,丁子才都要給妻子留好座位,久而久之,這對“板車夫妻”成了村里的一道獨特風景。
房里有一臺縫紉機,雷玉蘭說,以前還有力氣使用,后來摔傷了腳后它也閑置了。
屋后的9畝地是家里主要的經濟來源。最近,丁子才正在后院搭建一個木棚,為家養的家禽們遮風擋雨。
“家里的事基本是我做決定,但真正做事情只能全靠他忙里忙外。”談起兩人的生活,雷玉蘭語氣平和,她說,和老公平時也沒什么交流,但是幾十年的默契,自己說的話他都能感覺到、“看”得懂,“他老實本分,干活也勤快。就是脾氣比較倔,偶爾鬧點別扭,氣順了就繼續干活。夫妻就是這樣,沒有不吵架的,反正這輩子我們倆是分不開了。”
當地殘聯送給了雷玉蘭一輛輪椅,并在他們的房子前砌了一個有扶手的斜坡方便雷玉蘭進出。不幸的是,一次乘輪椅外出時發生意外,雷玉蘭的腿摔成骨折,在床上躺了4個月。傷愈后,雷玉蘭便較少使用輪椅出遠門了,她覺得坐在丈夫的板車上更加安心,兩人進城一趟,往返需要六七個小時。
“兒子外出打工,每年只回來幾次,家里每天只有我們倆。”雷玉蘭緩緩地說著自家的故事,看著不遠處的丁子才從夕陽下的院子里喂完鴨子走進廚房,兩人一起熟練地分工,準備起了晚飯。丁子才的眼睛時不時地看向妻子,嘴角邊掛著憨厚的笑容,無聲,卻默契地代替了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