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訊 (記者林世才 張清湧)1月10日,福建省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近期媒體關注的福建女童因輸血感染艾滋病的調查情況。根據調查結果,5歲患兒毛毛(化名)因在心臟手術過程中輸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極大。福建省衛生計生委表示,將給予患兒人道主義救助補償,同時將研究建立輸血無過錯傷害事件補償機制。
患兒毛毛2009年9月出生,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房間隔缺損;2010年4月~5月,她在福建醫大附屬協和醫院接受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術后康復良好;2014年9月,毛毛因發熱再次入住協和醫院,住院期間檢查發現CD4水平低下、艾滋病病毒(HIV)抗體初篩實驗陽性,經該省疾控中心確證為HIV抗體陽性,診斷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
經查證,患兒在協和醫院接受手術治療期間,曾先后輸注過8位獻血者的血液。經追蹤這8位獻血者的情況,確認其中一位陳姓獻血者目前檢測HIV抗體為陽性。陳姓獻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參加無償獻血,當時血液檢測結果合格,此后未再獻過血,在本次調查前并不知曉自己已感染HIV。
福建省相關學科專家組成的調查組認為,該省血液中心血液采集、檢測、制備過程規范,各項記錄完整,且可以實現有效追溯,沒有發現存在違反國家血液管理法律、法規或規章的情況;福建醫大附屬協和醫院也不存在違反國家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行為。綜合考慮患兒父母HIV抗體檢查陰性的結果,調查組專家認為,毛毛因輸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HIV的可能性極大。
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后血液中才能檢測出抗體,這段時間就是“窗口期”。數據顯示,經“窗口期”血液途徑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大約為1/50萬,依靠現有的檢驗手段無法避免“窗口期”事件的發生。
福建省衛生計生委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于輸注“窗口期”血液引起的HIV感染,血站和醫療機構雖不存在過錯行為,但還是將參照公共產品無過錯傷害事件的補償辦法進行協商,給予患兒人道主義救助補償。該省衛生計生委也將盡快研究建立輸血無過錯傷害事件的補償機制,確定合理的補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