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歌手李玟離世:有些人,真的會微笑著抑郁
2023-07-07來源:公益中國網
14-30-43-89-136072

7月5日晚,知名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Nancy 在微博發文表示,CoCo(李玟)于數年前不幸患上了抑郁癥,7月2日在家中輕生,最終于7月5日搶救無效,與世長辭。

圖片1

消息一出,全網炸了。

沒有人愿意相信,那個多年來在舞臺上熱情似火、在生活中一向陽光堅強的李玟,會患上抑郁癥、會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世界。

明明在前不久的520,她還在社交平臺為新作品《戰歌》宣傳。

她說:“生活要面對很多困難和傷痛,勇敢去挑戰,去追求,你就是戰士。”

明明就在本月初,她還通過歌迷會向歌迷們轉達了問候。

她說:“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愛跟支持,你們做我的后盾,我會加油。這段時間希望你們自己也身體健康快樂,我非常想念大家,我在努力。”

可誰料,這次問候也是一次道別,也正是在這一天,這個看似打不倒的微笑戰士,真的倒下了。

圖片2

不得不接受現實的網友,在冷靜過后,開始在互聯網發問:

“那么愛笑的人,怎么會得抑郁癥?”

疑問之下,反映出的是當下很多人對抑郁癥的認知錯誤。

在公眾普遍印象里,提及抑郁癥,無非是因為“矯情”“敏感”“抗壓能力弱”等導致,而這類人在情緒及神態上,往往呈悲觀頹廢、傷春悲秋狀。

可其實,抑郁癥是一種內心的停滯,并不是每個抑郁的人都會展現出悲觀的狀態,有些抑郁癥患者人前陽光開朗,而人后,可能內心已趨絕望。

這類情況,目前有種通俗的說法,叫“微笑抑郁癥”。

愛笑的李玟便屬這類情況。

而就在李玟走后的第二天,浙江醫院三墩院區接診了一名因服用大量安眠藥出現昏迷癥狀的姑娘。

圖片3

醫生正在對女孩進行搶救

姑娘今年25歲,是社交平臺小有名氣的網紅,朋友眼中性格開朗的她,卻早已患上重度抑郁,這也不是她第一次自殺。

從朋友的描述中,醫生初步判斷女孩和李玟一樣,都屬于“微笑型抑郁癥”。

圖片4

這些年,無論是明星網紅還是普通大眾,無論是普通抑郁還是微笑抑郁,我們都看到了太多飽受精神折磨的人們。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已有約3.5億人被抑郁癥困擾,每年全世界都有超過100萬人因抑郁癥自殺身亡。

而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為7.4%,抑郁癥正成為當前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大威脅。

今年4月,四川樂山一14歲女孩因抑郁癥從八樓跳下,好在落到消防員早已展開的救生氣墊才幸免于難。

但人們從女孩縱身一躍的身影中感慨萬千,大家難以想象這個14歲的孩子到底經歷了什么。

上月底,內蒙古15歲男孩吳某因抑郁加重產生輕生念頭,便獨自坐在馬路邊用美工刀在手腕上割劃,幸好被民警發現及時送醫未造成嚴重傷害。

但看著手腕上一道道劃痕,誰的心里不會針扎似的疼?

......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青春爛漫的年紀、充滿希望的校園,也通通躲不過抑郁癥陰云的席卷。

圖片5

有人結合抑郁者共有特征,表示抑郁癥是善良的疾病,因為他們不會傷害別人,只會傷害自己。

是啊,他們常在四下無人時自殘、焦躁、大哭,嚴重時,他們會整晚失眠、大把吃藥、休學辭職甚至結束生命。

每一個鮮活的例子,都在提醒我們應該對這種悲劇進行一番透徹思考。

或許因為原生家庭、學習壓力、職場社交等,有人出現了抑郁感,但并非每個抑郁者從剛開始就一心尋求解脫。

其實他們也渴望黑暗中能有人能拉自己一把,他們也知道只要及時治療干預,這個病完全有痊愈的希望,但他們就是不敢把真相說出來。

因為他們知道這種病在大眾輿論中始終存有爭議,被知曉患有此癥的人大多要承受旁人異樣的眼光,成為吃瓜群眾茶余飯后不被理解的討論。

即便死去,有時還得被各種無厘頭的猜測、偏見及陰謀論攻擊。

圖片6

就如已經身亡的李玟,除了歌迷和大部分網友,個別人及營銷號并沒“放”過她。

在她走后,他們狂扒李玟情感、家庭、婚姻等等歷史,試圖尋找其患抑郁癥的答案,并為博取流量,在標題處加入種種猜想成分。

一時間,關于明星情路的爆料分析似乎超過了哀悼抑郁癥逝者本身。

這種疾風驟雨的道德審判,公眾人物難逃,普通人同樣。

于是,病恥感成為下意識的習慣。

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會主動尋求幫助,不愿將病情和感受告訴別人或就醫。

也因此,在我國抑郁癥患者中,有近9成未接受到及時治療。

而這些沒有接受治療的抑郁者們,還在帶著微笑面具絕望生活。

圖片7

所以這時,就需要我們去識破他們的偽裝,讓他們黑暗的世界里透進一點光亮。

在具體做法上,我們不妨參考下專業人士給出的建議:

1. 多理解

讓抑郁癥患者獲得尊重和正在嘗試被理解的感覺很重要。他們的很多痛苦不為人知,也很難一次性表達清楚,因此要不斷地嘗試多理解他們。

2. 多傾聽

傾聽對抑郁癥患者最重要。傾聽過后,我們最好不加評價、不加分析、不加指責。

3. 多關心

抑郁癥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關心和愛護。

4. 多配合

有的患者想單獨待會兒,我們就要在約定安全后給予一些空間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發泄,我們就要給予陪伴,允許他在不傷害自己的限度內發泄。

5. 不盲目建議、鼓勵和督促

抑郁癥患者處于疾病的狀態下,承受力和對外界的敏感度異于日常狀態,各類微小的事情都會帶給他們壓力和崩潰感。

沒有專業的患者病情評估和醫師指導,不應強行帶患者運動、聚會、旅行、讀書及嘗試各類網上查閱到的治療方法和調整方式。

6. 不指責

抑郁癥患者最害怕被貼上不努力、不負責、不認真、不堅持等標簽。不要說“這算個什么事兒”“人家的處境比你還難,也沒有抑郁”。

7. 不詢問原因

不要直接問“為什么你抑郁”“為什么大家都有壓力,就你生病”。抑郁癥是一種病因復雜的疾病,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是否要患病。

8. 不戰戰兢兢地對待

盡力去做,帶著愛去看護抑郁癥患者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不用背負太多心理負擔,不要過于責備自己沒有照顧好他們。

9. 找專業醫生做依靠

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疾病狀態,判斷患者是否需要藥物干預、目前最該做的和最不該做的事情等,并給出相關治療方案。

圖片8

可能,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關于抑郁癥,縱使我們說了很多,也只是講述別人的故事。

但是,我們也從這些不幸中發現:

環境,可能會給人烙上“人格疤痕”;

但理解與鼓勵,也可以拯救一個絕望的靈魂。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532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