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珍今年76歲了,老伴2006年就去世了,兩個兒子因智力障礙,不能工作,生活主要靠她低微的退休金和低保補助。目前她最擔心的是:她若不在了,誰來照顧這兩個孩子。“政府還是很關照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總是和我說,阿婆,不要擔心,我們會照顧你這兩個兒子的。”楊樂珍說。
楊樂珍1967年從印尼回國,被分到了當時的潼湖華僑農場,也就是現在的潼僑鎮。她在農場認識了丈夫———一個馬來西亞歸僑,兩人于1970年結婚,兩年后有了第一個兒子黃豪杰。黃豪杰從小體弱多病,經常打針吃藥,后來發現有先天性智力障礙,她丈夫認為是小時候抗生素用多了的緣故。又過了5年,她生了第二個兒子黃偉杰,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在偉杰23歲的時候,卻突然出現精神問題。楊樂珍帶他去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看病,結果發現偉杰的腦電波有問題,隨后一直吃藥至今。
“那時老公開了個小店,有人欠債,老公讓偉杰去催債,那個人嚇他,說再來催就拿刀砍他,他回來后精神就有些恍惚。可能偉杰的病和這有關。當時老公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我也很難受,但是為人父母,你不管孩子,不撐起來,這個家就散了。”楊樂珍堅定地說。
現在,楊樂珍的兩個兒子一個43歲,一個38歲,都沒有成家,都在鎮上的康園中心上班,做塑料花、串手鏈等,每人每月能拿到300元,都會交給母親。
楊樂珍說,兩個兒子目前生活都還能自理,大兒子可以幫忙洗曬衣服,小兒子可以幫忙做飯。兄弟倆還時不時跟母親開玩笑說:“等我們賺大錢了,就帶你去吃大餐,帶你去北京旅游。”楊樂珍一說到這里就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