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博覽群書》與七寶閣書院邀專家縱論:"當代書院的學田在哪里"
2016-08-11來源:光明網
    “當代書院的學田在哪里?”這個為當今國內近千家書院和教育界強烈關注的問題,8月9日下午成為光明日報《博覽群書》雜志和七寶閣書院聯合推出的論壇的主題,國內書院研究權威專家和相關學科著名學者就此高屋建瓴,建言獻策;聽眾凝神聚氣,踴躍互動。現場不斷響起激情洋溢的熱烈掌聲。

   所謂學田,是指書院和州縣官辦學校所用的田地。它是書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書院其他各項事業的前提和保證。設學田以贍學的制度就是學田制。學田制作為中國古代辦學經費的一種恒定來源,始于宋朝,以后歷代均有發展和完善。在學田制實施之初,學田大部分由官府撥給,這種由官府撥的學田,通常稱為“賜田”,以體現皇恩浩蕩。這種由朝廷賜予的學田一般面積比較大、土質肥沃,并且土地得到朝廷認可,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書院十分重視對學田的管理和利用。

   進入21世紀以來,在國學熱的推動下,社會各界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明顯,對傳統文化和個性化教育塑造孩子完善人格的需求日益強烈,借鑒傳統文化書院教學模式的現代書院在民間逐步萌芽并迅速發展。由中國書院學會主辦,七寶閣書院承辦的“書院傳統與未來發展”研討會自2011年以來已連續舉辦6屆,在推動和規范書院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新成立的現代書院已近千家。古老書院的勃然復興,構成了當代中國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觀。目前,這一新的文化教育載體還是稚嫩的、不完善的,民辦書院作為新興書院的主體,除極少數企業家投資興辦者外,多數在經濟上和可持續發展上處于艱苦探索階段。正因如此,本報《博覽群書》雜志和七寶閣書院在8月8日至9日舉行的第六屆“書院傳統與未來發展”研討會上特別推出“當代書院的學田在哪里”論壇,引起各界極大關注。

   “古代書院是因為對民眾和社會的教育感化作用日漸突出而受到官府重視和社會支持,今天的書院在增強社會貢獻力上該如何有所作為”;“當代書院對官辦教育的補充作用正在日益彰顯,政府和民間力量應怎樣對這一新生事物給予正向支持和引導”——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教授鄧洪波,白鹿洞書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九江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吳國富,江西鵝湖書院院長、研究員王立斌,河南省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宮嵩濤,七寶閣書院山長、國際儒學文化教育普及委員會委員馬一弘等國內著名書院研究專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傅剛、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政治學系教授任劍濤、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左東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馬勇、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副秘書長劉增光等其他學科著名學者就此發表了觀點(相關發言主要內容附后)。著名國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指導了本次論壇。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博覽群書》雜志主編董山峰主持本次論壇。

   “當代書院的學田在哪里”論壇觀點集萃

   馬一弘(七寶閣書院山長、國際儒學文化教育普及委員會委員):談到學田問題,七寶閣書院作為現代書院,很早就在思考這個問題。當代書院不能僅靠學費收入來辦書院。學費收入可以有,但不能依靠它來辦書院和發展書院,不能把書院的教育引向功利主義。但要發展好書院,必須解決“學田”的現實問題,辦書院要得到和接受社會上的賢能之士和善道之士的捐助和幫助,同時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經濟支持。因此,要辦好現代書院,不能把當代書院僅看成書院,要跳出書院的思維,上升到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高度看書院。公辦是主體,民辦是補充,民辦教育要發揮其更靈活滿足社會、家長和孩子需求的特長,要激發出自身特有的活力。

   宮嵩濤(河南省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解決學田問題,僅從辦學經費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不夠的。要從書院的整體建設上和發展的體制上來研究。要在傳承、創新、發展上做文章。

   王立斌(江西鵝湖書院院長、研究員):鵝湖書院從宋代成立以來,書院的田產一直是從官府和民間捐贈所獲,其中包括學生父母朋友捐贈。書院將田租、地租、山租兌換成銀兩來補充書院的運作。鵝湖書院的學田一直比較充盈,書院改制后鵝湖書院的田產還一直延用到1945年。新中國成立后,這份田產收入作為國家給鵝湖書院的增補經費,所以一直以來鵝湖書院的經費都足以支持其開辦。

   吳國富(白鹿洞書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九江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古代學田和今天的書院發展經費都帶有公益性的成分,不能完全由政府來解決,應該從社會上開拓渠道。書院要在現代社會找到自己的空間、找到其位置,可以從文化情結、公共文化服務、彌補現行中小學教育不足找到切入點,從大學的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中找到社會需求。辦書院要把握 “得道多助”的原則,找到現代社會對國學教育的需求,研究書院教育的現代轉型。

   鄧洪波(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教授):學田是書院開辦的經費、辦學的經費、維護的經費。書院學田古今有別,古代的學田主要是為教學服務,為老師和學生服務,沒有學田就差不多沒有書院。現在書院經費則主要通過學生學費來解決,也是不少書院不得以而為之。如果能夠爭取不收費和少收費,對書院的發展有益,也是當代書院努力的方向。當代書院應該有傳統書院的精神,擔負文化的傳承使命。要清楚書院的價值在哪里,找到自身在當代的作用和位置。要在文化和社會責任擔當中,根據自己的情況開拓自己的學田,從而使書院在理想和責任的引導下走得更遠。

   傅剛(北大中文系教授):現代書院的教育即繼承了傳統,又結合了現代模式,補充了現代體制學校出現的不足。書院和學田是理想和現實的問題,書院的發展是理想,學田是現實物質支持。呼吁政府給書院這樣的教育以支持,比如地方稅收支持,在古代就有這樣的支持,或成立一個基金,由政府和民間共同來維護書院的發展。當然也要規范和引導書院的發展方向,使其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任劍濤(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政治學系教授):現代書院究竟應該走一條什么路,路走通了學田不在話下,因為現代是一個強調分工的社會,如果我們的書院在教育系統的分工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有非常清楚的定位,那學田也不在話下。古代書院之所以有學田,說明書院這個資源是短缺的,所以撥一些田地給它,讓它出租,以收租補貼教育。古代書院要依附于傳統農業的發展,田是很重要的。現代社會有復雜的社會分工,也有更廣泛的社會財富來源。開發現代書院學田,需要我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第一類型如岳麓書院,有效融入到現代教育體制當中,因而資金來源就與現代教育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第二類型:像白鹿洞書院等其他古代書院,與地方政府相結合,作為文化單位、旅游單位等,可以有一定的經濟來源;第三類型:像七寶閣書院,以民間投資為主,這樣的書院必須善于借鑒古代書院吸納資源的優勢,找到現在書院在社會中的作用。

   古代書院之所以有學田、有賜金和社會捐贈,是因為它有祭祀、教育、藏書的正式功能;還有其他非正式功能:1、有助于治國理政,2、有助于敦風化俗,3、持續培養人材。要回答現代書院的學田在哪里,首先要回答現代書院有哪些方面能夠秉承古代書院的優勢:1、我們努力融入官學體系之中,但我們并不希望直接成為官學,而是創造輔助的教育功能,輔助治國理政、敦風化俗,融入到現代社會復雜分工的社會體系之中。市場一但有需要,資源絕對不會匱缺。現代政府在官方教育資源之外,有一部分教育資源流向民間,因為社會對民辦教育有需求。發達國家對民辦教育的支持,就是官方稅收政策上的讓利。我國可以借鑒這種方式,對民辦教育的征稅,對民辦教育企業的征稅有所降低,對社會捐助可以免稅。2、書院教育是對官辦教育有效的補充。比如說現在認知教育、知識教育是官式教育最重要的方面,但我們的人格教育、社會教育、理想培養、傳統修養教育就存在不足,我們抓住這樣的需求,為社會作出貢獻。3、現代經濟是一個藏富于民的經濟,因而社會財富來源非常豐富,一但能和社會的接口接上了,捐助和社會資本都是很豐富的。以上三管齊下,我們現代社會書院的學田一定能非常有效地建立起來。


   左東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書院是官學的補充,現代書院應該和官學相結合,跟國家的教育互補。國學教育、經典教育和才藝教育,都可以在書院進行。現在國家急需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急于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兩個事洽洽是書院的長項。書院要在國家文化教育體系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和空間,讓人們看到書院對國家的教育是有補充作用的,然后國家出政策,比如把書院文化納入公共體系建設中,則可把資源投入到書院中去。書院還可以融入到高等院校中去。對傳統文化特別有熱情又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創辦一個書院。而更多的書院應該納入到文化發展大格局中去,以公私合資的方式來存在,發揮其文化和教育功能。書院應當分層次分類型去做,省級辦什么樣的書院,地級市辦什么樣的書院,一個縣、一個鄉辦什么樣的書院,這樣才能讓書院在現代生活當中和現代文明當中發揮和光大其作用。

   馬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在古代,書院是官學的補充,官學就是科舉考試。在古代學田問題對書院不是問題。一、書院為科舉考試做很多輔助性的工作,對官學科舉考試幫助很大,符合人們需要;二、書院對地方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文化輻射作用,對當地文化建設有實實在在的作用;三、古代社會對書院捐助的可觀性。所以在傳統上書院的經費不構成問題。書院從近代到當代,好的書院一定要引領時代新潮,引領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引領新的同時又注意守舊。今天中國書院的出路在哪里,我覺得可能應該改變觀念,應該成為中國新文化的引領者,而不是單純的一個舊文化的守護者。中國的教育改革很難,書院可以游離在體制之外,做其補充,和體制很好地配合,做自己最特長的東西。我相信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期沒有全面完成的時候,書院還會存在很長的時間,當真正完成中國現代文明的再造,一個全新的教育體制完整的建立起來,書院則又要轉型到新的文化創造中去。

   劉增光(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副秘書長):古代的私學是官學的發源和動力,教育不能被官辦和公辦完全包辦,社會教育從來都是需要的。當下書院教育的蓬勃發展是與社會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關心緊密關聯的,這意味著我們在推廣西式的教育之后重新回頭學習我們祖先的文化,探索一條中西合璧教育之路。書院要和民間和社會資源緊密結合,只有扎根民間才有可能探索一條新的教育思路,就像七寶閣書院。書院在地方辦,應該起到對地域性文化的發崛和傳承作用,從而把地域性的文化注入到教育之中。中華文化是由各地方文化組成的,書院教育如果能把地域文化發崛傳承下去,則其培養出來的學生必然是具有歷史感和文化傳承、擔當的,是社會缺少和需要的優秀人才。書院至少在這個方面可在對官方教育的補充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