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多少步,對身體最好?
2017-05-26鳳凰網
我們常說“生命在于運動”,但游泳需要泳池,騎車需要單車,打球需要場地,這么看起來比較方便的除了口腔運動(嚼啊嚼),就是走路了。每天輕輕松松刷個幾千上萬步,還能累積到步數排行榜上,和朋友們一較高下,想想都覺得很爽??墒?,每天走多少步更健康呢?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步行運動的那些講究。
每天走多少步比較好?
每天稍微挪個幾百步,或者硬是刷到三四萬步,都不是好的選擇。
中國目前的健康建議,成年人每天應累計進行相當于步行6 000步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
像權威的美國運動醫學會、美國疾控中心等,都提出推薦「日行萬步」。
所以,建議以6 000步作為最低目標,如果體力(和時間)充足,再以10 000步來要求自己。
不過呢,我們常用手機記錄的步數,其實不夠準確,不是「真正有效步數」。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手機記錄的步數,主要來自手機和手環上的內置振動傳感器或協助處理器。只要手機或手環的位置變了、重心動了,手動腳不動也會產生「步數」,然而這并沒有什么用。
什么是真正有效步數?
真正有效的步數,應當來自于有效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以上。
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運動心率:
健康且體質較好的,心跳可以控制在120~180次/每分鐘;
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 -年齡)~(180 -年齡)。
心率,可以簡單地通過摸一分鐘脈搏來測;也可以佩戴心率帶,使用心率表、手環等配合手機App。
怎么走更健康?
做到下面這3件事,除了對身體好以外,運動也會更有樂趣:
1.科學分階段循序漸進
同樣的距離,跑步比走路的步數要少,但是跑步要有效得多,就在于跑步的速度、心率和強度都高很多。
但不是要求一步到位達到運動量目標,畢竟能走出「久坐」的習慣,就已經是突破性進步了。
以跑步為例,如果是沒有關節問題的朋友,可以這么嘗試:
第一階段:堅持快走,試著從10分鐘1 000步的速度,再提升到10分鐘1 000米;
第二階段:快走改為慢跑,試著連續跑3公里;
第三階段:制定一個跑步訓練計劃,設定每周的運動目標,爭取每周運動3~5天,但每周比上一周增加的跑步量不超過10%;
第四階段:逐漸提升到能連續跑5公里甚至更遠。
到周末的時候,還可以參加一些城市健康跑活動,能和更多的人一起享受運動樂趣。
2.「周末勇士」千萬別逞能
有些人平時沒時間運動,只能在周末做大量運動,長跑、騎車、游泳甚至混著練,來狠狠彌補下,我們叫他們「周末勇士」。
最常見的后果是,后續會有明顯的肌肉酸痛。更嚴重的是,很容易腳踝扭傷、腿部肌腱拉傷斷裂、小腿前側疼痛、各種膝蓋損傷、網球肘……
受傷5分鐘,休息100天,基本就可以跟運動說拜拜了。
3.運動量過大,可能傷關節
很多朋友的活動量,跟自己的身體情況不相匹配。
本身體重很大的胖友們,或者有關節問題的、沒有運動基礎、體能較差的中老年朋友,就不要盲目地每天花好幾小時去刷步數。
雖然早年也有新聞報道,有個媽媽通過快走減掉重度脂肪肝給孩子做了肝移植手術,但她也是靠長期堅持慢慢實現的。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