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公眾對食藥科普知識:關注多 了解少
2017-08-03來源:光明日報
        “如何更好地傳播科學知識,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門課程。這個調查告訴我們,科學知識的普及也要講科學。”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顏江瑛近日在發布《全國食品藥品科普狀況調查(2017)》時指出。

       上述調查顯示,公眾食品藥品安全意識較強,但安全知識較為薄弱。顏江瑛指出,調查反映出我國食藥科學知識的普及存在內容雜亂、權威聲音弱、傳播渠道和形式低效等問題,導致公眾對安全知識的高關注度和低了解度之間存在不小的裂痕。

       “要彌合這個裂痕,需要政府、企業、專家、媒體、公眾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更加科學地去做科普。”她說。

       科普內容須精準化

       《全國食品藥品科普狀況調查(2017)》由食藥監總局新聞宣傳中心委托尼爾森網聯媒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開展,歷時6個月完成。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有著較高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會關注相關安全知識,但真正了解食藥安全知識的人并不多。

       食品領域94%的受訪者關注安全知識,但相關知識了解者只有48%。藥品領域關注安全知識的受訪者占89%,但了解者只有29%。保健食品領域關注安全知識的受訪者占59%,但了解者只有18%。

       這種高關注度與低了解度之間的反差,反映出科普的不足。調查顯示,公眾對食藥科普內容的滿意度偏低。他們認為,科普知識雖然較多,但是過于雜亂,不知道該信哪個;而且太專業、枯燥,實用性差,針對性弱,經常找不到需要的信息。“公眾更喜歡明確、直觀、簡單的科普內容,過于龐雜的內容讓他們無所適從,難以判斷。”參與調查的尼爾森網聯媒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牛存有告訴記者。

       “這還使得公眾對食藥科學知識的了解較為表面化、標簽化。”牛存有說,公眾最關注原材料和添加劑,但對原材料的關注主要集中于是否純天然,對添加劑的關注則是“有無”,而非含量等合理使用問題。這一方面顯示出他們對源頭性安全問題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們對專業與復雜的生產工藝知識的“排斥”與缺乏了解,這也是為什么棉花肉松等謠言流傳甚廣的原因。

       面對多而雜的科普現狀,顏江瑛認為,亟須提高科普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推行精準科普。“內容精準、傳播精準、人群也要精準,將專業性的語言翻譯成接地氣的百姓語言。針對中老年人、青少年、嬰幼兒、女性等不同群體,以及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同水平,制作更多針對性強、實用性好的科普作品。”她說。

       政府發聲要注意技巧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多元,這也給食藥科學知識的傳播帶來機遇和挑戰。調查顯示,微信、互聯網搜索引擎、微博等網絡媒介的影響力快速增長。但是,網絡媒體信息的真實性與實用性受到詬病,網上信息缺乏規范嚴格的把關與核查機制,導致“真假難辨”。

       根據調查,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中,公眾對政府部門官方網絡渠道的接觸率只有8.21%。政府宣傳重在權威發布與內容制作,較少與社會媒體合作,導致其推廣效果相對有限,權威聲音淹沒在復雜的網絡媒體環境里,不能及時傳播給更多人。

       除了傳播渠道,傳播形式也要改善。調查顯示,公眾對文字科普形式接觸最多,但滿意度偏低:內容不好看,太花時間,不方便。相比而言,盡管科普宣傳片的接觸率只有文字形式的一半,但滿意度高居第一。而且,公眾認為視頻形式的科普可信度更高,尤其是真人實拍的科普短片。這一心理甚至被別有用心者抓住,利用真人實拍的短視頻和直播形式傳播食品謠言,如塑料紫菜謠言。

       食藥監管部門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目前正在拓展新媒體渠道和內容展現形式,并與各大視頻網站等互聯網平臺合作,如與百度百科合作,制作并投放科普視頻。“我們正在制作一部講述‘吃貨’故事的網絡情景劇,通過妙趣橫生的故事,讓公眾了解一些科學知識。”顏江瑛告訴記者。

       此外,食藥監總局還將推動建立相關政府部門間的協同聯動機制,實現信息共享、溝通協作、快速聯動反應,共同對錯誤信息的傳播進行權威辟謠。

       審核科普專家資質

       科普,除了政府發聲,權威專家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來,各種“神醫”、偽專家,以及在非自己專業領域頻頻發聲的“萬金油專家”,讓真正的專家被網友誤解成了“磚家”,失去了公眾的信任,科普效果大打折扣。

       牛存有告訴記者,他們在調查訪談中發現,大家普遍反映專家水平參差不齊。同一個內容,“專家的觀點不一致”,“一會兒說有問題,一會兒又說沒有問題”,不知道該相信哪種說法。

       “但是另一方面,食藥安全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沒有專業知識與背景難以了解情況,形成正確認知。這造成大家依賴專家的專業講解,但是又不信任專家的矛盾。”他說。

       這種矛盾亟須緩解。牛存有建議加強對科普內容與專家資源的審核,確保讓科學正確的知識得到傳播,以正視聽。“特別注意加強專家資質與能力的審核把關,選擇真正的權威專家,提高相關知識的權威性與可信度,避免雜亂、甚至錯誤的知識給公眾帶來困擾。”他強調。

       據顏江瑛透露,食藥監總局正在建設一個開放式的科普專家庫,并進行規范管理,不僅要保證選出來的專家權威科學,受公眾信任,而且愿意接受媒體采訪,遇到本領域的謠言能及時站出來辟謠。(記者 陳海波)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