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早晚飯居民健身可到附近學堂里兜一圈
2017-08-29解放日報
每天吃好早晚飯,家住東明路街道翠竹苑的唐阿伯會和愛人一起“到學堂里兜一圈”,因為那里走起路來舒服、寬敞還熱鬧,離家又近。
自上海實施學校體育場地向社區開放以來,學校體量最為龐大的浦東新區走在前列。目前,浦東新區共有272所中小學的體育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其中公辦學校開放比例占全區公辦學校的97.4%。
今年,新一輪學校體育場地向社區開放工作即將開始,浦東新區將為全區開放學校設置統一的開放時段,并且在開放操場、球場和田徑跑道等室外體育健身設施的基礎上,鼓勵更多學校讓社區居民可以共享其他具備條件的室內體育設施,助力打造“15分鐘體育生活圈”。
從“請上門”到“求進門”
東明路街道地處三林世博地區,是一個純住宅小區,整個街道目前常住人口為13.6萬余人,其中70%為動遷戶,老年人占絕大多數。但對于這樣一個健身需求旺盛的社區而言,社區內體育設施卻捉襟見肘。東明路街道綜合事務辦主任唐謝芬說,街道轄區內沒有正規的公園,也沒有成氣候的體育場地,居民們只能在小區的行車道和馬路的人行道上步行健身。
如今,東明路街道共為社區居民辦了2萬張體鍛卡,所有社區居民可以在街道7所學校8個校區就近進行體育鍛煉。每天17時不到,學校門口早就等滿前來健身的居民。街道里37個居委會,每個居民都可以在就近的學校里進行體育鍛煉,從走出家門到走進學校操場,最遠的不過15分鐘。
陸志英是林苑小學副教導主任,她記得,2011年學校剛開始向社區開放那會兒,她走遍了周邊幾個居委會,挨家挨戶地去宣傳,但每個居委也只“送”出去二三十張健身卡。如今,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張學校的健身卡。一到晚上,社區居民就把學校當作定點健身點,好不熱鬧。
三林中學東校最“吃香”的是雙休日的足球場,從早到晚,社區里的足球比賽把場地“擠”了個滿滿當當。“現在按照市場價,足球場2小時的租賃費用在五六百元,我們全免費,所以經常一場難求。”三林東校校長張銘說,有新來的球隊,往往還要候補“等位”。據統計,三林東校開放3年以來,前來鍛煉的市民已達10萬人次。
破解學校開放各個難題
學校向社區敞開大門,最擔心的是“安全”,一是學校的安全,二是居民鍛煉時的安全,擔心好心辦壞事。
3年間,學校和社區一次次碰頭、一次次嘗試,硬件、軟件不斷升級,將好事做成了人人稱贊的善事,也破解了其中的各個難題。
三林東校實行“有合有分”的辦法:傍晚放學后,用于向社區開放的籃球場和操場被一道圍欄分隔開,并配以獨立的洗手池和衛生間,既保證校園的獨立性,又滿足市民健身需求。
在“軟件”保證上,8個校區每天都會有兩名志愿者擔任開放時段的管理工作,他們和學校保安一起,一同管理健身人員進出和學校的安全。據悉,所有志愿者都來自于街道37個居委會,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社會體育指導員,他們的專業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市民在健身中的安全隱患。
而在東明路街道,還有一支騎游志愿隊伍。這原本是一支擅長騎游的體育社團,如今特別“定制”了8個校區的路線,在開放時段不定時、不定點地進行督導和志愿服務。
最讓學校和市民放心的是,3年前,社區和每位居民都購買了“社區綜合保險”,學校體育場地開放也在賠付范疇內,這不僅給前來鍛煉的居民戴上“護身符”,也為學校卸下思想包袱。
學校開放將“更多更貼心”
浦東新區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向社區開放的中小學數量占公辦學校總量的97.4%,此外還有7所民辦學校將體育資源向社區開放。浦東新區在2014年至2016年連續3年被評為“上海市學校體育設施開放優秀區”。今年,浦東新區將再次發文,進一步增加學校體育設施向社區開放的“內涵”,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
各學校將根據自身情況增加開放內容,延長開放時間,國定假日在每天增加2小時面向未成年學生開放的基礎上,鼓勵延長開放時間,同時有條件的學校在日間適當安排大球項目的開放時間。
此外,將鼓勵更多的學校在開放所屬操場、球場、田徑跑道等室外體育健身設施的基礎上,開放更多具備向社區開放條件的“室內體育健身設施”。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