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北京市殘聯發布《2018年度北京市殘疾預防工作報告》。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共有持證殘疾人526115人,比2017年增加27444人。
《報告》介紹,北京市持證殘疾人中,0-6歲殘疾人數1356人,占比0.26%;7-15歲殘疾人數5225人,占比0.99%;16-59歲殘疾人數228554人,占比43.44%;60歲以上殘疾人數290980人,占比55.31%。
市殘聯康復部主任施繼良介紹,殘疾預防是減少殘疾發生、控制殘疾發展、保障殘疾人基本權利、保護人民健康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項社會戰略。
根據《報告》,2018年,北京市納入免疫規劃和應急接種的疫苗可以防疾病17種,全市第一類疫苗接種率均達98%以上。去年北京市婚前醫學檢查率為16.5%,孕產婦產前檢查率為99.97%。此外,去年擴大了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將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位點從9個增至15個,增加新生兒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篩查。
不過,《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市戶籍人口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為1.836%,高于2017年的1.422%。對此,市衛健委婦幼處處長郗淑艷解釋,導致新生兒發生出生缺陷的因素很復雜,包括自然環境、孕婦心理因素等,婚前孕產前檢查有助于減少出生缺陷發生,但并不能單方面決定出生缺陷率的降低。
為幫助殘疾人康復,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492家“溫馨家園”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從康復、教育、就業等方面為殘疾人提供服務。此外,2018年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計336家,設置康復醫療室的有187家,占比55.65%。北京市349家基層精神衛生服務機構中,已有328家配備了專職精神衛生防治人員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