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親今年已經86歲高齡,母親四年前因腦梗造成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歡歡喜喜,想著勞累了一年終于能夠與親人團聚了,但這時卻成了兩位老人最憂愁的時候,因為照顧母親的阿姨回家過年,所有事情不可避免的全部落在了同樣高齡的父親身上,想到老父親拖著沉重的步履照顧母親時,我不由得感到無比心酸。今年,我沒有再跟著我的愛人回祁陽老家過年,而是選擇陪伴我的父母親。我想,夫妻兩人“各找各媽”回家過年的這種模式也許會成為今后的常態吧!
隨著我國人口生育水平持續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老年空巢家庭數量也呈上升之勢。他們有的沒有兒女,孤苦無依;有的子女遠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不能陪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空巢家庭逐步在我國的城市、農村成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城市空巢老人生活條件相對好些,大部分老人靠退休金生活,而農村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經濟非常拮據。他們生活簡陋,穿的都是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多是自家種的糧食和蔬菜,平時難得吃上一次肉,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人來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
空巢老人生活中有許多不便與困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越來越難以自理。據了解,空巢老人70歲以上的居多,由于子女不在身邊,一些老人通常是小病忍、大病拖,不愿給兒女找麻煩,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我愛人鄉下老家隔壁的一位74歲獨居的奶奶走路時摔了一跤,由于沒有及時醫治導致癱瘓,不到一年就過世了。一些老人身體素質差,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沒有親人在身邊,很容易出事,每年都有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腦血栓等搶救不及時病逝的。我的婆婆就是2019年腦部血管瘤破裂,我們在長沙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因搶救不及時而過世。
空巢老人孤獨寂寞,常有壓抑、焦慮、煩燥感。他們平時的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只有少數老人與子女溝通頻繁。老人非常需要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因此也給了一些犯罪份子可乘之機,針對老年人的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日漸增加,一些賣保健品或者賣理財產品的人就看中了“空巢老人”渴望得到子女關愛的心理,以替代子女關愛的形式去欺騙老年人,使得老年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一定影響。
陳紅的《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二十多年前中國的空巢老人現象已然嚴重,而今更加緊迫,如果我們不能夠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那又如何實現“幸福生活”呢?雖然政府針對養老體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目前更多的是從醫療方面給老年人提供保障。與此同時,老人還特別需要心理安慰,需要我們積極地去思考解決這一問題。作為政府,要全力完善居家、社區、養老院等養老體系及設施的建立健全,為未來嚴峻的老齡化趨勢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