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免費為2000位空巢老人拍遺照”的相關話題被網友熱議。在陜西商洛的大山里,舉辦了一場名為“老有所憶”的影展,白發老人們圍著照片談笑著,在輕松的氛圍里把遺像領回家。很多拿到照片的老人說,這是他們這輩子拍得最好看的一張照片。
這場影展的舉辦者是85后姑娘楊鑫,她是商洛彩虹公益中心的負責人,也是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銀天使計劃“老有所憶”項目在商洛的執行負責人。
從2018年起至今,楊鑫帶領團隊已累計為陜西省商洛市多個縣區的2000多位空巢老人拍攝了遺照。點擊【空巢不空銀天使計劃】助力楊鑫,為更多鄉村老人留下最美笑容。

老人在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銀天使計劃“老有所憶”項目影展現場
去世了總要有一張照片
2018年的一天,楊鑫在山區走訪,和一位老人聊天時說,“我拍一張照片給你吧。”“老了難看。”老人有些害羞道。“不難看。”楊鑫一邊說著,一邊舉起數碼相機拍著。老人感慨,“現在這么好,照了就能看。”后來,老人收到了楊鑫寄去的照片,很高興,說要死了之后用。楊鑫有些吃驚,但從老人輕松的語氣里,似乎這是理所當然。
在之后的若干次鄉村走訪中,由于關注了同類話題,楊鑫不斷得知許多令人扼腕的消息。一位獨居老人去世好幾天才被發現,而老人的葬禮上竟然連一張照片都沒有。在另一位老人家里,她看到一塊豎長條瓦楞紙板,紙板上貼著白紙,紙上寫著名字——這就是她去世老伴的牌位了。還有許多家庭,老人下葬后,家里僅供著木牌或紙板上寫著文字的牌位。
當下,在偏遠的鄉村,為老人拍照依然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智能手機雖然在城市很普及,但對農村老人來說情況卻大不相同,六七十歲的老人即便有一臺老年手機也只是用來和孩子們聯系,更年長的老人往往沒有手機,有些家庭裝了固定電話,有些靠鄰居或者村干部傳話,至于用手機拍照,就更少見了。去照相館也不是容易的事,許多村民分散在山上居住,趕一次集需要步行很長時間,況且眾多鄉鎮集市上也沒有照相館。偶有商人開著面包車停在村口,掛一些彩色照片,大家就知道是照相的來了。相機一按,換一個花花綠綠的背景,用打印機打印在相紙上,再加錢塑封,一套下來需要幾十元。但打印的照片經不起太陽曬,過一段時間人物的表情、細節全都泛白、模糊了。即便如此,老人們也很少拍照,他們頂多只愿意給過百天的孫兒們拍一張。
既然如此,能不能免費為鄉村空巢老人們拍攝遺照呢?正如一位老人所說:“人總是會去世,去世了總要有一張照片。”

老人在“老有所憶”活動現場排隊等候拍照
娃們以后都記得你是笑笑的
醞釀一段時間后,2018年的一個冬日,“老有所憶”項目開展了第一次拍攝活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活動當天,有的人在地里干活,聽到消息馬上就來了。還有的人原本在村廣場上看演出節目,也轉頭參加拍攝活動。不僅本村的老人們都過來拍照,還有人騎著三輪車載著五六個附近村子的老人過來拍照。活動從早晨9點一直持續到下午快2點。
每次拍攝活動老人們都會排很長的隊。有些家庭有行動不便的老人,社工和志愿者們就會拽著背景布去老人院子里拍攝。志愿者們帶著噴壺、梳子、刷子等工具,仔細地為老人們梳頭、整理服裝、拍去塵土。有一次在商洛市洛南縣為老人拍照,一位女志愿者看老人頭發亂了,就將老人頭發拆開再梳成整齊的發髻,衣服也拽得平平整整才讓攝影師拍攝,拍完照后,這位老人拉著女志愿者的手說,“你咋這么好,比我親女兒對我都仔細。”
為了讓照片成像效果更好、保存時間更長,項目團隊選擇激光沖洗的銀鹽照片,盡管這種照片成本更高一些。同時,還會對每張照片進行后期精修,再配上精致的相框。對照片的后期精修不是美顏,而是有些老人由于疾病導致眼睛、嘴歪斜或者有疤痕,通過適當調整,可以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讓老人更美。

老人開心地領取照片
對許多老人來說,這是人生中第二次正式照相,第一次是表情僵硬的身份證證件照。
當志愿者幫老人整理衣服時,他們的表情就會慢慢變柔和,戒備感沒有了,臉上的肌肉放松了,旁邊的人跟著開玩笑:“你還不笑,看把娃娃累成這樣!”項目團隊會為每個老人拍若干張,再放大局部讓老人看,挑選更中意的。很多老人沒有牙齒了,覺得不好看,不愿意張嘴笑,或者用嘴巴包住牙齒。于是項目團隊拍一張抿著嘴表情嚴肅的,再拍一張笑著的,對比給老人看:“這樣娃們以后都記得你是笑笑的,他們肯定不喜歡看你嚴肅的照片,對吧?”老人們都特別認同這句話。

老人們在拍攝現場談笑風生,一點也不避諱
項目活動總是在村里的小廣場上拍照,平日里干農活的老人們都會聚在一起聊天、調侃:“你個老慫,今天也來了啊?”盡管是拍遺照,但現場一點都不壓抑。有人特意穿上女兒給自己買的好衣服。
鄉村老人要為自己置辦壽衣和棺木,而鄉村大部分中青年都在外務工,留守的空巢老人想給兒女減輕負擔,除種點吃的自給自足外,挑選一張喜歡的照片留給后人作紀念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于是大家都想用紅色的背景。有人說,為老人拍遺照是很冷血的事情,但老人們不這么覺得,還有老人希望能多洗幾張照片,這樣將來幾個孩子可以每人拿一張,甚至說“我出錢,你們給我洗都行。”
老人們的反應也讓志愿者們被治愈。項目團隊里有位志愿者有次給一位老人拍完照片說“奶奶,我能抱一下你嗎?”原來,這位老人和志愿者已過世的姥姥長得特別像。還有的遠嫁到商洛的志愿者通過參加活動,覺得好像也在孝敬自己的父母,也感到很幸福。
下一個目標:2萬人
楊鑫印象深刻的一位老人叫董絨,那次拍攝時她穿著一件紫色帶暗花的棉襖,短發整整齊齊地別在耳朵后面,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一直等到活動結束熱情地邀請項目團隊去家里做客。她曾收到過項目團隊送的米面糧油、羽絨服、手套等物資,兒子因為腦部受傷而殘疾,失去勞動能力,家安在山上,不通車,只有三間土房子。由于路途遙遠,拍攝當天沒能去她家,只是拍了合影,她不舍地等了一會,慢慢地走遠了。

楊鑫和董絨老人
項目團隊會選擇商洛市一些偏遠的自然村,因為這些地區各方面條件相對更差,空巢老人更多,老人們拍照的需求也更強烈,比如連續兩年在洛南縣遭遇水災的村莊開展活動。
每次拍攝完成,項目團隊都要對照片一一進行精修、沖印再裝裱,之后拿到村里做個小影展,等大家陸續到齊了,把照片發出去。也有遺憾的事,有一些老人在等待照片的過程中去世了。拍攝的照片越多,項目團隊越感到時不我待,楊鑫希望實現下一個目標:2萬人。
銀天使計劃是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的品牌公益項目,從2015年發起至今,系列項目包括“老有所衣”、“老有所倚”、“老有所醫”、“老有所依”、“老有所憶”等陸續開展,項目結合執行機構當地環境等因素,在多方面為老人提供關愛服務,讓老人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當下,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從快速轉為急速。2022年起,我國將迎來第二個老齡人口增長高峰,60歲以上老齡人口年均凈增加突破1000萬。據全國老齡辦數據統計,預計至2030年空巢老人將超過2億。關愛空巢老人不僅需要物資,更需要持續的各類陪伴服務。在不久的將來,銀天使計劃“老有所憶”項目希望為全國各地更多鄉村空巢老人和困境家庭老人們拍攝遺照,留下最美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