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網友多次推搡老人并讓其吃排泄物的消息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引發無數關注。
據了解,事件發生于廣州海珠區,保姆江某3月初經人介紹開始了照顧老人黎某的工作。
至于網傳消息是否準確,官方通報稱,經過調查發現江某在照顧老人期間存在粗重行為,但沒有進行打罵逼迫等虐待。
至于為什么會傳出推搡老人并讓其吃排泄物,是因為3月31日凌晨,江某發現老人床上有排泄物,便調侃道讓其吃到嘴里,老人聽到后便將排泄物進入一旁的垃圾桶內。
目前,老人家屬因江某對老人服務態度欠佳已終止與其的服務協議,相關部門對江某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最終在江某向老人及家屬道歉后,雙方和解。
事件到此雖然告一段落,但其所帶來的影響并沒有畫上句號。
不少網友在看完事件經過后,認為即便保姆沒有真的實施極端行為,但講出帶有偏激意味的語言同樣對當事人造成了傷害,而這種傷害給老人所帶來的影響也將是難以估量的。
于是,在大家對該事件的憤怒中,家政行業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近年來,保姆虐待服務對象的事件并不少見,
就在剛剛過去的三月,浙江樂清市也發生了一起保姆欺負老人的案件。
由于老人患有老年癡呆,而子女在外忙于工作,無法時刻貼身照顧,便為老人請來保姆進行照顧。
卻不曾想,保姆的出現讓老人跌入了噩夢般的深淵。
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可以看到,該案件中的保姆杜某某,僅僅在3月27日至3月29日的3天時間內,就多次出手毆打其照顧的老人徐某某。
面對頻頻的毆打,難以想象這個年過六旬且患有癡呆癥的老人內心是多么無助。
保姆杜某某的不法行為被發現后,當地公安部門決定給予杜某某行政拘留十三天并處罰款五百元的行政處罰。
邪惡的保姆落入法網,而偌大的市場之上,又有多少心術不正的保姆還在戴著善意的面具作惡呢?
他們有的將魔爪伸向老人,有的則伸向年幼的孩童。
就在前不久,東莞保姆凌晨虐待雙胞胎嬰兒的事件瞬間點燃全網怒火。
3月30日,東莞一家長在微博爆料,稱通過監控發現,29日凌晨3點半,自己兩個月大的雙胞胎嬰兒遭到保姆虐待,其中保姆用被子捂住一個嬰兒的頭部,動作持續時間長達一分半鐘。
盡管在此期間嬰兒不停地哭泣與掙扎,但保姆依舊不為所動,直到家長聞此啼哭聲趕來,驚險的一幕才結束。
更令人氣憤的是,事后在問及保姆為何要對孩子出此毒手時,保姆卻說出一句“不出事就行了”。
惡毒的手段、冷漠的態度,不明情況之下還以為雇主和保姆兩者間有過多大的仇怨。
可即便再大的矛盾也不應該把氣撒在襁褓中的孩子身上,更何況兩者之間根本不存在矛盾。
家長表示他們從未與該保姆有過沖突,甚至連過高的要求都不曾提過,究其原因可能是保姆知道了自己的工資低于上一位保姆500元,所以心生不滿。
在家長報警后,家政公司將此保姆辭退并向家長道歉,警方也對此介入調查。
從上至八旬的老人到下至兩個月大的嬰兒,每一樁每一件,都觸目驚心,挑戰著人性底線的同時,也無不反映出保姆行業野蠻生長背后的挑戰。
當前,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趨加深,加之三孩政策的影響,“一老一小”的照顧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
而在此背景下,家政行業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期,可由于主服務對象的“一老一小”大多在行為、識別、表達等方面存在欠缺,他們也成為了遭受不良對待的“重災區”。
這也就從側面說明了家政行業雖然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擁有無限廣闊的市場,但由于從業門檻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讓其與消費者之間并沒有建立足夠的信任。
找保姆像“開盲盒”,好不好全靠運氣;找到保姆后也不能高枕無憂,一周不看次監控就心神不寧......久而久之,人們心里似乎有了種這樣的意識——“遇到好保姆是走運,遇到不好的保姆是正常”。
這種想法一旦存在,便意味著行業將朝著一個惡性循環的方式發展,若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一個監控,監控了一時,監控不到實時,誰也不會知曉在監控之外的地方會不會發生些什么,甚至雇傭雙方還會因此產生更大的嫌隙。
因此規范行業安全放心不能只靠消費者家中的一臺監控,而是需要整個社會重新審視這個行業,既要從軟培訓上弘揚尊老愛幼的美德,又要在硬規范上保障家政行業的底線。
而無論是軟培訓還是硬規范,總的來說都是引導人向善,家政行業作為面向大眾的服務業,本身就是一場向善的行動。
那么如何讓從業者向善而行、讓消費者信任相待,仍是全社會需要共同思考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