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腫瘤。乳腺癌也是國內治愈率最高、生存期最長的惡性腫瘤,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江澤飛表示,乳腺癌的防治強調三“早”,即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其中,早篩早診要給予不同危險度人群相對個體化的篩查計劃,如有已知基因突變、已知家族史或者已知乳腺不典型增生史的屬于高危人群,應該定期檢查,一年兩次即可。
在我國,每年大約新增乳腺癌患者42萬人,且近年來發病率每年遞增3%到4%。此外,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還具有年輕化特點,發病高峰在45-55歲,發病更年輕也意味著對自身、對家庭包括對社會造成的負擔更重。江澤飛介紹,嚴格來說,乳腺癌是一個積累性的中老年疾病,年齡越長越有累積得病的可能性,“所以咱們國家發病高峰年齡還是在50歲左右,但近來也陸續有一些年輕女性患病,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這一方面與遺傳因素有關。另一方面,生活工作壓力等導致的緊張焦慮情緒也是導致患病的易感因素。因此及早預防是關鍵。”
江澤飛強調,乳腺癌的防治強調三“早”,即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其中,早篩早診要給予不同危險度人群相對個體化的篩查計劃,如有已知基因突變、已知家族史或者已知乳腺不典型增生史的屬于高危人群,應該定期檢查,檢查頻度在一年兩次即可;對于健康女性來說,兩年一次檢查即可。江澤飛還建議,盡可能在相對固定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實現動態連續的監測。另外,不同年齡女性的檢查手段也不同,“年輕女性通過專業醫生的查體和B超檢查即可,鉬靶適合40歲以上的女性。”
面對“紅顏殺手”,患者可不必恐慌,江澤飛介紹,二十年來,我國總患者數在增加,但是晚期患者比例在下降,早期患者的比例在增高,同時治愈率在不斷提高。隨著科學的進步,治療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目前中國乳腺癌患者總體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80%,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三甲醫院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到了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