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上海視障人士:不想給人“添麻煩”,但他們仍“被牽掛”
2022-04-28解放日報
       不想給人“添麻煩”,但他們仍“被牽掛”

       上海視障人士封控期間的生活狀況,引發社會各界關注、關心和關愛


       上海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浦東新區的盲人按摩店里,視障人士陳婷倚在窗前,從3月28日開始,車輛行人的聲音就變得稀少。手機讀屏軟件提示,有新的物資送來了,這是最激動人心的聲音。

       被困在黃浦區宿舍里的茍英,很久沒聽到街面上老人們講上海話了,他摸索著將米倒進電飯鍋,大米粥“噗噗”的聲音,每天陪伴著他和同事們。

       每天早晨,劉同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用輔助讀屏軟件“看”新聞,了解上海疫情的最新情況。蔬菜吃完了,他嘗試用App搶菜,但盲人使用軟件實在不易,盡管每天準點開搶,卻從來沒搶到過。

       這座擁有2500萬常住人口的城市里,有視障人士約9萬人,其中全盲約3萬人。生活被“暫停”后,因為沒辦法參與團購、搶菜,他們有人一天喝兩頓白粥,有人連榨菜都要數著吃……

       不過,在各方幫助下,這些看不見的人,正在被看見。

       陳婷,封控在按摩店,11人

       位置:浦東新區浦東南路

       “明眼人都說買菜不容易,我們就更不容易了”


       終于熬到了4月1日,浦東還沒解封,陳婷和同事們有些慌。他們按照食量,預備了5天量的大米、面條、方便面等食物。但現在,蔬菜吃完了,僅剩的佐菜是幾包榨菜,一包80克,數著個數分給每個人,每包夠大家吃兩天。大米剩了十幾斤,每天一人3兩米,也要算著吃。每次從米袋里舀米,陳婷都心驚膽戰的,總擔心第二天沒得吃。

       陳婷是浦東一家盲人按摩店的店長,店開在一棟27層的商務樓里。封控突如其來,她和同事們被迫住在店里,像守著一座孤島。

       他們7男4女,各住一個按摩間,有人全盲,有人半盲,視力最好的一個,也只是勉強可以趴著拿放大鏡寫字。大家年齡參差不齊,來自五湖四海,河南、湖北、山西、山東、貴州等等。有好幾個人都和陳婷一樣,在這家店干了十幾年了。

       店里有電磁爐,剛封控的時候,好心的保安送給他們一個電炒鍋,被封在家里的按摩店經理也想辦法送進來一些物資。

       食物很快捉襟見肘。他們能比較熟練地使用手機,聽新聞、音樂、小說,微信聊天都不是問題,但團購依然難操作,等讀屏軟件把團購的食品一一讀完后,商品早就銷售一空了。陳婷說,“明眼人都說買菜不容易,我們就更不容易了”,在商住樓里,沒有團菜的渠道,有時候經理好不容易在網上訂到菜,過了兩三天,又說訂單被取消了。

       雪上加霜的是,4月3號,有位同事生病了,從咳嗽、感冒,到發燒,大家都有些害怕。“我們打了110和120,也聯系了社區和居委會,希望找些藥,但得到的答復都是沒有辦法,只能等著。”陳婷說,當時有種“求天無路,求地無門”的感覺。

       得病的女孩是店里最年輕的,只有22歲,小姑娘怕傳染給同事,自己在房間里盡量不出來,上完廁所也嚴格消殺。好在大家在上海志愿者群里的求助很快有了回應,有好心人找快遞小哥送來一盒感冒靈,還有兩片退燒藥。女孩吃過藥第二天就退燒了。

       封控的日子里,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大家對時間的概念都有些模糊了。物資緊缺的幾天里,因為焦慮,睡眠多少也受到了影響。有個40多歲的大姐,睡到半夜,還要起身去摸一摸米袋子。

       作為店長,陳婷通過各種能想到的渠道去尋找物資。度過了那三四天的“危機”后,情況慢慢有了轉機,殘聯、居委、鄰居都送來了食物,經理團購的肉和菜也陸續抵達。“拿到肉之后,我們燉了一鍋骨頭湯,蒸了點米飯,狠狠吃了一頓,那天真的很開心!”

       更開心的是,在志愿者群里填報信息后,他們前天收到了上海市華僑基金會送來的物資。“110斤大米,110斤面粉,雞蛋、油,還有11個蔬菜包,里面有土豆、黃瓜、卷心菜、大白菜,都很新鮮,我覺得接下來維持個20天沒問題。”陳婷說,收到物資后,有人抱著油和米,高興地轉圈,有人趕緊拍照發給家人。“平時大家都報喜不報憂,和家人視頻也只是說一點簡單的情況,怕家里人太著急。”

       “有物資就淡定多了,心里有底了,睡覺都踏實了。”陳婷聲音明快,性格也很開朗。

       現在,陳婷和同事還在封控中,每天會操練服務禮儀,并互相按摩,提升技術。“感恩所有救濟過我們的人,我們能回報的就是我們的技術,解封后,我們想請幫助過我們的愛心人士來按摩,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來。”

       茍英,封控在小區宿舍里,8人

       位置:黃浦區南塘浜路

       “在這樣的日子里,被人惦記的感覺真好”


       距離陳婷7公里外,茍英和同事們被封控在黃浦區的小區里。小區在老年大學附近,距離他們在海興廣場的盲人按摩店步行大概十幾分鐘。他們住的樓靠著馬路,以前路上車聲人聲交雜,最近安靜了很多。

       一室一廳的房子里,住著8個30多歲的小伙子,睡上下鋪。封控后,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大家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床上,多幾個人下床活動,空間就會顯得有些局促。

       早在3月13日,他們小區就封控了,14天后剛剛解封,浦東又開始全域封控。“趕在浦西封控前,我們囤了四五天的東西。因為平時都是吃盒飯,很少下廚,所以準備還是不夠充分。”茍英說,菜吃完后,掛面也沒了,很快就只有大米了。他們試著團購過一次,200塊錢的蔬菜包里,只有幾個西紅柿、幾根黃瓜和幾顆蓮花白,只夠吃兩天,而之后連團購都很難搶了。

       居委送過幾次物資,每次也只夠吃一兩天,他們一天喝兩頓粥,米快沒了的時候,粥也只能喝一頓。“餓了就忍忍,喝點水也行。我們知道物資緊缺,搶購很不容易,所以很不想給別人添麻煩。”茍英的想法和很多盲人一樣,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給街道、殘聯或是愛心機構添麻煩。他知道,各個部門都在盡力,但求助的人太多,很難在短時間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所以一直沒開過口。

       但有不少人都惦記著他們。

       封控后,店里一些老顧客在微信上問候他們,還有人想辦法找快遞小哥送來了一些方便面和八寶粥。有個顧客是醫生,下班后專程到茍英他們宿舍樓下,送來了一些蔬菜、面包和面粉。“這個大姐打電話說送了些物資來的時候,我們真的很感動,在這樣的日子里,被人惦記的感覺真好。”

       茍英是西安人,20歲出頭就來了上海,現在已經十幾年了。“我們是從全國各地來的,上海賺的比老家多,如果沒有疫情,大家肯定從早到晚都在店里認真工作。”他們的工作時間是早上10時30分到晚上11時,生意好的時候能全部排滿,大家一起上下班,生活穩定而規律。平時,茍英和老鄉們聯系密切,大家工作地點不在一個區,但經常約著見面,前些天,有老鄉發給他一個小程序,說填寫后能收到愛心物資。沒想到剛填好,茍英就接到了騰訊基金會志愿者和上海華僑基金會工作人員的電話,他如實講述了自己的情況,并提供了相關照片后,很快就收到了物資。

       在發來的視頻里,茍英很開心地介紹,“這是我們昨天和前天收到的物資,你看,這么多”“這是我今早做的西紅柿炒蛋、辣椒炒雞蛋”……雖然還不知道“這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但他想著,等解封了,要到店里好好給大家服務。

       劉同舟,封控在按摩店,10人

       位置:浦東新區利津路

       “在摸索中吃上了這個月最美味的一頓飯——番茄炒蛋、青椒炒包心菜”


       被封控后,劉同舟和同伴們心態比較平和,因為從3月中旬開始,他們就在街道工作人員和朋友們的建議下,做了一些準備工作,“我們備了一些方便食品,還有兩袋大米、一些蔬菜,想著如果封控一周,這些儲備足夠了!”

       店里日常洗澡、睡覺都不成問題,但做飯和買菜卻犯了難。

       平時他們都吃外賣,沒人會做飯,這次只能用手摸索著,試著做一些。店里沒有明火,只有一口很小的電炒鍋,一次可供兩人吃飯,每次炒菜都得起四五鍋,兩人一組分著吃。因為平時不做飯,店里也沒有什么調料,只有一瓶老抽和一包鹽,做菜時憑感覺放一些。“我們不講究,燒熟了,有個味兒就行。”劉同舟笑著說,自己來自河北農村,從小吃過苦,不介意這些。

       囤的食物消耗很快,為了節省糧食,他們開始一天只吃一頓。蔬菜吃完了,只剩下大米,就把白米飯多加些水做成稀飯,再撒點鹽,一人一頓吃上大半碗。雖然他們也嘗試通過各個App搶菜,但支持盲人閱讀、操作的App實在不多,僅有的幾個盡管每天準點開搶,卻從來沒搶到過。

       4月15日,劉同舟在一個盲人招聘信息群里聽好多盲人朋友在討論一個鏈接。打開一看,是一個騰訊小程序,向上海疫情下困境老人、殘障人士等群體提供生活物資支持。

       大家一合計,多幾個人填,希望更大。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3個人立馬填寫了,并留下了地址和電話。沒過兩天,大家先后接到了工作人員的核實電話。4月19日開始,好消息接連不斷——街道發來了蔬菜等食物,吃了半個多月白米飯后,終于有了別的東西可以吃;接著,居委會又送來了一些食物;23日,店門口來了一輛貨車,上海華僑基金會送來的食物也到了店門口。

       接到司機電話后,劉同舟高興得不知道說什么好。“原來是真的,真給我們送吃的來了,我們高興壞了!”把一箱箱物資搬進店里后,他們數了數,整整10箱,每箱都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雞蛋。大家瞬間沸騰了:“終于不用再餓肚子了!”

       第二天,基金會又送來了蔬菜,每人3箱,里面有白菜、洋蔥、土豆等9種新鮮蔬菜。有了雞蛋和蔬菜,他們琢磨起了新菜式,輪番下廚,在摸索中吃上了這個月最美味的一頓飯——番茄炒蛋、青椒炒包心菜。劉同舟說:“這真是雪中送炭,我的朋友都說我們撞大運了。我們真的好幸運,沒有被社會遺忘。”(陳婷、茍英、劉同舟為化名)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