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之間,人生百味(資料圖 圖源網絡)
進有時是被動的。正如魚兒上溯求生,停在水中則陷于淤泥。進化成為生存必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置身事外,就容易被歷史的洪流拋擲于岸,成為標本,懸于壁,藏于閣。
“退”則與奔跑背道而馳。后退,有時并不是妥協,也不是放棄,而是蓄勢待發;一味追逐難免會迷了方向、離了初衷。退而結網是智慧,比臨淵羨魚或赤膊捕撈更有價值。結網之思,勝過無數在河流中搏擊的莽夫。退一步的境界是豁達的。隱退江湖的人多是看透了名利紛爭,不愿再為俗世名利欲望苦苦搏殺,而是潛入市井,安享退之樂。
進有時是一種貪婪,受到無限膨脹的欲望的驅使,拼命追逐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此時,適可而止,急流勇退,看似舍棄,實則是保全人格和操守。進可以讓你飛得高,也足以讓你飛得累。
退有時是一種智慧。如若處于以卵擊石的困境中,進則玉石俱焚,退則得以委屈保全,就應當學會后退。劉邦在項羽面前俯首帖耳,為的是以退保身,以退贏得時間,強大自己;勾踐在棚屋里臥薪嘗膽,為的是以退贏得羽翼豐滿的時間。留得青山在,休養生息,臥薪嘗膽……均是古人關于適時“后退”的諄諄教誨。
進,并不是追求十全十美,更不是放縱欲望,而是用積極的心態、踏實的努力來面對生活;退,并不是故步自封,更不是抱殘守缺,而是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珍惜已經擁有的陽光和甜蜜,在現有的時空點燃火把,制造浪漫的舞蹈。進是青春的節奏,如日中天;退是成熟的錦囊,淡定從容。進退應時的中庸之道,是最難把握的,也最可貴。進有度,退有則。進退之間,就是滾滾紅塵,進退之間,就是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