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位鄂爾多斯的朋友告訴我,鄂爾多斯房子的數量目前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地人口的數量,可是依然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一直在彷徨,在觀望。那么請問,建造這些房子的目的究竟為何呢?房子之所以建造不正是為了滿足人民之需嗎? 可現在寧愿讓大量的房屋空閑,寧愿讓大量的人居無定所,也不肯讓自己的利益受到一點點損失,開發商的這些做法公正何在,天理何在???
留一個角落安放信仰
如果換一種方式來看待物質,就會發現:生命之需,不過一簞食、一瓢漿而已。物質和快樂在人生中會形成一個杠桿:物質越多,快樂就會越少。因為得到的人,最害怕失去。而失去,又是生命的必然。??
有一次,我去杭州一位女士家里參觀。她的衣服放滿了整整三個房間,其中一間放秋冬衣服,另一間放春夏衣服,最后一間放幾百雙鞋子,簡直像一家服裝店。即便如此,她每次出門前,總還是會很苦惱,覺得仍然沒有衣服穿。每出門一次,她都要花上兩三個小時挑選衣服,搭配鞋子、包、首飾、手表等等。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會感到疲憊嗎???
我的另一位EMBA 的同學對我說,她過去也是處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中,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與肯定。后來她發現,這樣的生活一點也不快樂,因此,現在的追求就是越簡單越好。當把自己的欲望放低一點,再放低一點時,快樂就自然出現了。欲望越少,快樂與幸福就會越來越多。??
當然,想要快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信仰。如果我們能有一種堅定的信仰,便不會淪為欲望的奴隸。??
我們寺院里的義工們工作非常辛苦,工作量也非常大,可如果讓他們到外企去工作,即便發給月薪一萬的報酬,他們可能也不愿意去,寧愿在這里每月只拿幾百元的生活費,而且勤懇認真地完成每一件事。為什么?信仰的力量。??
不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只是全神貫注于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專注,不散亂,這就是信仰。??
人們常常被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信息所牽引,廣告、直銷、朋友的言辭,都可能會影響價值判斷。而信仰則是為人的根基,懷有堅定信仰的人,不會懷有從眾的心理,而懂得冷靜地判斷每一件事情,分辨其好壞,鑒賞其優劣。??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時,都是原創,為什么活著活著,就成了拷貝,成了盜版呢?因為別人的價值就是你的價值,別人的觀念就是你的觀念,最后,你勢必就被別人異化,成為一個無差異的個體,成為一個機器般的復制品。??
禪修是一個寶貝,如果每天能抽出二三十分鐘堅持禪修,不但能夠改善身體狀況,而且能夠促使具有理性的獨立精神,不斷向內思考,不斷超越自己。它能夠種下一個根,使人生再不動搖,這個根,就叫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