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世外桃源,如今成了莊稼無法生長,村民不斷患癌癥去世的污染村莊。就連企業工人也紛紛患上職業病,問題顯然相當嚴重。據湖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官員劉帥介紹,因為電解鋁行業是能耗高、污染重的行業,當年上馬創元鋁業,很多專家并不同意。但是在招商政績主導之下,污染項目依然上馬。盡管媒體曝光后,劉帥表示,將核實情況,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對企業進行整改。但是從報道來看,該污染項目已經存在多年,當地民眾對此一直心存不滿,多次反映問題都無功而返。這到底是污染企業太瘋狂,還是環保等職能部門監管不給力,值得追問。
事實上,污染企業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民眾健康受損的情況并非個別。比如郴州血鉛事件的教訓就十分深刻。從郴州市環保局的工作記錄來看,從建廠到生產,環保部門對重污染冶煉企業的干預一直沒有停止過,并先后10次發文責令停產。但是,環保局的十道“令牌”都沒能關閉污染企業,直到爆發“血鉛超標”事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在湖南省政府直接干預下,郴州市環保局才關閉了污染企業。盡管常德市與桃源縣環保部門沒有像郴州那樣下十道停產令牌,但是從污染企業一直超標排污、當地環境惡化的現實來看,執法疲軟幾乎是環保部門的通病!
在此,我想說兩則舊聞。一則是:為了關停轄區內的兩家污染企業,江蘇省儀征市環保局幾任環保局長、書記聯名舉報污染企業八年無果。另一則是:霧霾來勢洶洶,面對責難,多位環保局長對記者“大倒苦水”,他們認為在當前環保機制下難以根治霧霾,只要市(縣)主要領導“不點頭”,像“三高”企業這樣的污染源,環保局管不了、治不了、關不了。因為這些企業能繳納高額稅收,這才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
聽了儀征市幾任環保局負責人舉報污染未果與多地環保局長“貓不抓鼠”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環保部門執法疲軟也有其“苦衷”。
雖說加大對污染企業的處罰是一個辦法,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不修正“唯GDP論英雄”的畸形政績觀,如果環保部門地位不獨立,人財物配備都受制于當地政府,就算環保部門有心站回正義立場,恐怕也撼動不了污染企業一根毫毛。曾有媒體報道,有環保部門懾于政府的淫威,將環保監測探頭設到森林公園,然后對外公布喜洋洋的環保數據。
種種事實表明,要破解環保執法難題,單憑環保一個部門的戰斗力遠遠不夠。政府切實轉變發展觀念,提高環保部門的執行力,才是問題的關鍵。
環保教訓太多太多。每一次環境污染事件都令人警醒,每一個癌癥村都讓人痛心。痛定思痛,地方政府豈能躺在充滿環境代價的GDP上沾沾自喜?但是,相對于意義被夸大的GDP來說,環保問題再重要,也沒有GDP重要。生態優美的世外桃源淪為污染重鎮,村民紛紛逃離家園,這是多么悲哀的發展現實!
面對癌癥村的沉重現實,僅有臨時抱佛腳的亡羊補牢式監管遠遠不夠,單純責備環保部門“貓不抓鼠”也有失公允。相對于龐大的政績利益而言,要讓環保問題真正受到重視,就要提高環保部門的地位,改變環保部門受制地方政府的尷尬局面,痛下決心改革政績評價體系,落實環境污染問責制度,用法律制度的力量鏟除拿環境換GDP的現實土壤,讓村民回到他們世代生息的生態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