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第七期 Pana Solution(北京)城市公益沙龍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京舉行。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天文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郭霞,國內知名星空文化IP—星聯CSVA聯合發起人、中國空間站過境新聞事件第一人王俊峰出席會議并進行分享,公益中國網通過線上通道進行參與。
本次會議以“光污染”為主題,對當下有關光污染及暗夜保護相關熱點話題進行了系列探討。
一、嘉賓分享
活動伊始,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天文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郭霞從“天文館、光污染、暗夜保護”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一) 天文館
1. 天文館的誕生
1923年,鮑爾斯費爾德發明現代天象儀,由此催生了天文館。
2. 國際天文館日
她指出天文館日具體目標有四點,一是向公眾宣傳天文館是做什么的、為什么存在;二是教育公眾了解污染問題;三是促進不同國家天文館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四是突出國際天文館(IPS)的重要作用。
(二) 光污染
1. 什么是光污染?
人造光的不當或過度使用成為光污染。
2. 光污染的分類
郭老師通過眩光、夜天光及雜亂無章的光等幾種不同光線的圖片展示,對光污染的種類進行歸納,并介紹了天文愛好者用以測量特定觀測點天空亮度的分類法——波特爾暗空分類法。
Ps:此分類法公分九級,由在地球上能看到的最黑程度的天空起,逐級到繁華城市市中心的天空。通過圖示圖片的對比,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天空完全黑暗時的天空與市中心夜晚天空的差別。
(三) 暗夜保護
1. 夜空是人類的寶貴遺產
2007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UA)、世界旅游組織(UNWTO)、人與生物圈計劃(WAB)等機構聯合召開首屆“世界星光大會”,呼吁重視應對日益嚴重的光污染,保護夜間環境及星空資源和遺產。
2. 國際暗夜協會
為了應對光污染,國際暗夜協會與暗夜保護區應運而生,
1988年,世界上第一個專注于暗夜保護的非營利組織——國際暗夜協會誕生。
協會以“通過負責的戶外照明保存、保護夜間環境和夜空遺產”為宗旨,通過大力宣傳夜間環境保護理念、推廣科學、合理的戶外照明技術、以及發展國際暗夜保護地方,推進控制光污染、改善野生動物的夜間環境、保護夜空資源與遺產。
3. 暗夜保護區
暗夜保護區則是一種公共保護區,是星空和夜間動物的避難所。目前世界上已有181個國際暗夜保護地。
在提到我國暗夜保護舉措時,郭老師表示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重視程度的加深,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愈加深入人心,由此暗夜保護也有了更多可能,目前深圳西涌將以深圳天文臺為依托,打造我國首個暗夜社區,建設大鵬“星空公園”。
接著,中國空間站過境新聞事件第一人、星聯CSVA聯合發起人王俊峰老師結合自身經歷同大家分享了自己與星空的故事。
他與星空的緣分要從2015年說起,那一年他開始嘗試星空攝影,并在拍攝過程中逐漸喜歡上這個領域,于是便將其與工作相結合,這幾年下來,用他的話說便是工作給了星空攝影更多地機會,而它反過來也輔助了自己的工作。
在分享中,王老師向大家展示了一張名為“滿月之夜北京上空的銀河”的照片,照片拍攝于北京房山區白草畔,在一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上方是繁星點點的蔚藍夜空,下方則是遠處城區炫目朦朧的光線。
(星聯團隊作品視頻截圖)
在感受到兩種景象碰撞所迸發的強大差異后,他又為大家播放了一段星空視頻,還原了星空應該具有的模樣。
雖說是以視頻形式呈現,但他指出畫面中我們所看到的星星的移動,夜色的變化等等并非是采用錄像形式記錄,哪怕是一個兩秒鐘的移動,都可能是花費六小時拍出來的,而所有這些照片都是由星聯CSVA成員所拍攝。
(星聯CSVA作品 來源:星聯CSVA公眾號)
作為星聯CSVA聯合發起人,王老師表示星聯CSVA是全球少有的星空主題IP聚合體,其所拍攝的作品經常被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平臺使用,且這些照片在全網擁有流量不下千萬。
面對如此之高的熱度,“星聯團隊中的攝影師,他們每個人在攝影之外,都有自己的工作,拍攝這些照片,不只是希望它能掙錢,更多地是因為一種情懷”王老師說道。
(星聯CSVA作品 來源:星聯CSVA公眾號)
在談及暗夜為什么要被保護時,王老師認為只有控制了光污染,才能看到星空,看到星空,才能擁有生態系統給予的一系列回饋。
而王老師及星聯團隊成員現在所做的,正式通過捕捉那些少有的璀璨星空,告訴更多人暗夜保護得必要性及其與生態環境的密切關系。
(星聯CSVA作品 來源:星聯CSVA公眾號)
二、公益網站,也要為“夜”助力
在本次會議中,大家共同交流光污染的危害、明確暗夜保護的重要性以及探討如何進行暗夜保護,其開放的平臺、廣泛的交流、前沿的理念以及向上的氛圍都與公益中國網特點頗有相似之處。
公益中國網作為中國第一家綜合性公益門戶網站,為公眾、企業、公益慈善組織搭建起一個公共信息交流平臺,有效拓寬了公益傳播途徑,提高公益信息的傳播效率,為公益資源的快速對接提供載體。同時它所倡導的“大公益”,則是在明確何為公益事業的基礎上,通過對公益信息的傳播,明確公益概念,激發公眾意愿,從而營造社會公益氛圍,推動我國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整體水平發展。
本次沙龍所分享的主題,亦是公益中國網關注的重點,公益中國網始終認為公益是靈魂工程,是無國界的,推廣搭建它,不應該有任何邊界地域。而光污染作為影響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對全人類及生命物種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關注光污染 、傳播其理念及深入思考暗夜保護措施等都是公益中國網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更多人從心出發,將自身力量融入暗夜保護的陣營中,那么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僅是燦爛星河,還有其背后穩固的生態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