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的配型成功幾率往往很難定量,國內而言僅在十幾萬分之一,如果配型成功,用陽光骨髓庫項目主管蔡元斌的話說就是“結了緣”。如今,這份緣分漂洋過海,正從中國飛往美國。
在經過12月1日一天的采集工作后,12月2日一早,蔡元斌就在空軍總醫院血液科的一間準備室里精心核查各項交接所需數據。這是北京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兩天,但蔡元斌和他的同事們都干得熱火朝天,因為這是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陽光骨髓庫,這個大陸唯一一家的民間草根骨髓庫成立12年以來,首次實現對外輸髓。“意義是里程碑似的!”蔡元斌緊張、興奮地介紹,“昨天的采血非常順利,我們的造血干細胞質量達到了國際水平,今天就剩交接環節了!”
據蔡元斌介紹,此次配型的供者范范(化名)是就讀于香港大學的一名研究生,患者是一名美國華裔。兩人的配型達到9/10相合。
2012年,范范在北京大學就讀本科時,恰逢陽光骨髓庫在北大做宣傳入庫活動。這個有愛心的女孩于是義不容辭地向陽光骨髓庫登記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13年12月份,陽光骨髓庫接到美國骨髓庫請求,稱發現美國一名華裔白血病復發患者與范范的干細胞匹配上了。兩人就此結下緣分。2014年10月15日,美國骨髓庫正式動員陽光骨髓庫采集造血干細胞。
在這短短的45天之內,在陽光骨髓庫的主導下,一系列相關文件的準備、供者聯系和體檢以及聯絡北京市各個機關單位配合辦理出口文件的工作都在無比繁忙和緊張中度過。在此期間,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的業務主管單位北京市民政局在血液出口審批上提供了大力支持。民政局領導還親臨采血現場,為捐獻者頒發證書。“我們要爭分奪秒地把這個事情完成。”蔡元斌說,“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在白血病救助上是非常專業的慈善組織,我們希望盡全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013年,陽光骨髓庫也曾赴臺取回慈濟骨髓庫供者的造血干細胞,幫助內地患者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這是陽光骨髓庫成立十一年來首次實現跨地區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是兩岸民間骨髓庫第一次合作,同時也是陽光骨髓庫首例境外對內輸髓,標志著陽光骨髓庫的兩岸交流合作及國際化進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一進一出,用蔡元斌的話說,這也算是一種“圓(緣)滿”。
背景資料:陽光骨髓庫
陽光骨髓庫是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的核心項目之一,目前可對外免費提供配型查詢服務,為患者提供拯救生命的造血干細胞,并可提供協助患者到臺灣取髓的服務。該項目發起于2002年1月,是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兼理事長劉正琛在患病后啟動陽光志愿者協會最初的項目。目的是幫助需要骨髓移植的血液病患者。
陽光骨髓庫是目前中國大陸地區規模最大的民間骨髓庫,也是大陸第一家加入“世界骨髓庫”的組織,和全球2300多萬份骨髓配型數據共享,幫助國內外患者查詢配型。論規模,陽光骨髓庫遠不及中華骨髓庫的160萬人和慈濟骨髓庫的33萬人。蔡元斌曾表示,作為一個民間性慈善機構,經費匱乏是遏制其發展的最大問題,希望社會上更多的單位和熱心人能夠給予我們肯定和鼓勵,給“陽光骨髓庫”一點“陽光”,也希望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細胞移植、加入捐獻者行列,幫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獲得新生。